五味雜陳,想上前線也沒辦法,只能跟著皇帝老哥一起“度假”去了。

這奕譞啊,雖然沒能上戰場殺敵,但在後面也沒閒著。他一路照顧著咸豐帝,鞍前馬後地跑腿。這皇帝老哥也真是的,自己跑得比兔子還快,把這小老弟留在後面受苦。不過話說回來,奕譞也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輕重緩急,雖然心裡憋屈,但也沒怨言。

說到奕譞這小夥子,他可真是個機靈鬼兒!到了熱河之後,他可沒閒著,還是在上書房啃書本。那時候,跟咸豐帝一起去熱河的有肅順、載垣、端華等八位大臣,都是些大紅人兒。而恭親王奕訢呢,就被留在了北京,處理跟英法交涉的事情。

奕譞這小夥子可是個有政治眼光的人啊。在熱河的時候,他才二十歲,但已經很有心計了。他聰明地避開了權勢炙手可熱的八大臣,跟他們周旋,假裝跟他們打成一片。其實啊,他心裡的小九九誰都不知道。他在暗地裡透過親信下屬,用密札來往的方法,跟在北京的六哥奕訢保持著緊密的聯絡。他把熱河的情況都密報給北京,然後又把從北京得到的情報告訴兩宮太后。

那年冬天,他請了個假回北京。在京城的那段時間,他跟六哥奕訢密切接觸,商量對策,然後又回到熱河。他可是兩宮太后和奕訢之間最可靠的聯絡人啊!這小夥子真是個人物,不愧是清朝的智囊團之一!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1861年8月21日),咸豐帝病得可不輕啊!他口授遺詔,立載淳為皇太子,還派了一堆顧命大臣,包括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這些人。這可真是臨終託孤啊!

話說,咸豐帝在臨終前還不忘給皇后鈕祜祿氏和皇太子載淳各留了一方印。皇后那方印叫“御賞”,而皇太子的生母懿貴妃手裡的是一方“同道堂”印。這咸豐帝可真是用心良苦啊,他遺命說,皇帝的諭旨得先蓋“御賞”印,也就是印起;然後再蓋“同道堂”印,即印訖。只有蓋上這兩方印,諭旨才算是得到了皇帝的批准。這可真是給了兩宮太后和小皇帝一定的否決權啊!

佈置完這一切,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就西歸了,留下年幼的載淳繼位,就是同治帝。

這之後,兩宮太后和顧命八大臣為了爭奪最高皇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召見奕譞,向他請教計策。奕譞早就胸有成竹,毫不猶豫地回答:“這件事,沒有恭親王奕訢根本辦不成。”於是,兩宮太后採納了他的建議。這奕譞可真是個智囊團啊,關鍵時刻總能出謀劃策!

九月十八日那天,兩宮太后又給奕譞出了個大難題,讓他草擬解除載垣、端華、肅順等八大臣職務的諭旨。這可真是讓人頭疼啊!不過奕譞是誰啊,他可是清朝的智囊團之一,這點小事兒對他來說小菜一碟。於是,他很快就擬好了諭旨。

慈安太后把諭旨藏在了自己的內衣裡,小心翼翼地帶回了京城。這可真是個絕妙的主意啊,誰也想不到諭旨居然藏在內衣裡!

九月三十日,兩宮太后在北京拿出了由奕譞擬就的諭旨,交給了奕訢。他們當眾宣讀了諭旨,發動了政變。這一刻,整個北京城都沸騰了!

同一天,兩宮太后又派睿親王仁壽和醇郡王奕譞去密雲縣捉拿顧命八大臣的核心人物肅順。接到諭旨後,這倆人馬不停蹄地趕往密雲,就像比賽誰更快一樣。

半夜時分,他們率兵砸毀了肅順家的大門,衝進院子裡。接著,他們又毀掉了肅順的臥室門。沒想到啊,居然看到肅順正擁著兩個小妾躺在床上!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於是,他們趕緊把肅順捆了起來,押回了京城。

哎呀,這次政變可真是熱鬧了,完全就是個成功的狂歡節!因為它發生在辛酉年,所以又叫辛酉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