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大梁城外 (第1/3頁)
帝國的紛爭為什麼不能玩了 李淑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百輛滿載貨物的馬車,正在高低起伏的道路上蜿蜒前進。
雖然是初秋,天氣依然炎熱,道路兩旁新栽的槐樹上,知了高亢的叫著。楊益三、沈光教和公孫望三人押著馬車隊伍,裝載著皇領精鐵,長途跋涉,人推馬拉,大汗淋漓,個個疲憊之極,距離大梁城還有二十多里,就看到煙塵滾滾而來。
等人馬靠近,才看清是皋相梁親自前來迎接,眾人寒暄之後,聊天慢行,過了三四里地,見到前方新搭的一排長棚,皋相梁下馬言道:“眾位鞍馬勞頓,下馬歇會兒,喝點茶水,用些點心,歇息過來再上路,前面還有個大坡那。”
隊伍又餓又渴又疲乏,停下歇息,大口的吃著炊餅,喝著茶水,吹著涼風,等稍稍歇息過來,趕緊給牛馬喂料飲水,灑水降溫,準備攀坡。
看到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楊益三笑道:“梁國要大豐收啊!”
“託老天和聖上的福,收成還不錯!”皋相笑道,“今年風調雨順,日子就不那麼難了,仰仗各位鼎力相助,這大良渠修的差不多了,明年就能用上了。”
“怎麼這麼多閒地,不種莊稼豈不是浪費。”公孫望指著田中大塊空地。
公孫望名義上是公道安的侄子,其實是公道安和弟媳的私生子,和公道安如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在家看著都比較尷尬,就來梁國經商,販賣瀚海和大夏的珍珠瑪瑙。這精鐵生意就是公道安爭取來的,走過幾次,大家比較熟悉了。
“公孫兄弟啊,你常年走商,不事稼穡,就不懂農事了,這是輪耕,現在梁國人口少,牲畜少,肥力就少,沒有肥力,也就沒了地力,只能六年輪作,閒置地塊放牧牛羊,既能肥沃地力,又能飼養牲畜,兩不耽誤啊!”
“這是好辦法,要在皇領也試試。”楊益三有種開竅的感覺。
“那可不行!楊兄弟啊,梁國地多人少,可以這麼做,再過六七十年,梁國人口增長二三倍,這些閒置地塊就有人耕種,再過百年,就人滿為患了,若不能開闢新地,也有流民了。”皋相親自給眾人斟茶,“我們梁國東北還有大片的荒地沒有墾殖,要是墾殖出來,我們梁國人口也從現在的三百萬增加到千萬了,那時,比邕國人口都多,這樣我們梁國和邕國加起來,怕是比皇領人口都多嘍!”
“人無百年壽,卻做千年計啊!說的就是你皋相吧,這梁國的百年謀劃,都被你都想好了?”楊益三翹起大拇指,開著皋相的玩笑。
“不謀長遠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啊!”皋相和楊益三開著玩笑,“老夫文不能提筆,武不懂打仗,就這點捯飭莊稼地的能耐。”
眾人開懷大笑,公孫望敬佩的言道:“國以農為本,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聖人知治國之要,令民歸心於農,皋相才是治國理民的大聖人啊!”
“公相身體可好?好就不來我們梁國了,這幾年皇領持續大旱,也夠公相操心的,我春天進都,看到公相頭髮都灰白了!”皋相關切的詢問。
“伯父身體挺好的,來前還囑咐我,讓我跟著皋相你,多走、多問、多看、多聽,回去好給他講講這裡的情況。老侯爵得病前,伯父來過樑國,當時的梁國一片荒蕪,聽說營造大梁城的錢財,還是伯父撥付的。”公孫望面色肅然的說道。
想起了老侯爵,皋相嘆息一聲,眼光看著遠處的大梁城,動情言道:“公相那次來是大正十五年,我一直陪著,公相真是氣度恢弘啊!當時的大梁城就是他選址的,還埋下了基石。也二十多年沒見面了,轉眼我們都滿頭白髮了!”
“那是不是大良渠?”沈光教指著山腳下的一條黑線,看到人頭攢動,車來車往,“是不是在忙著修渠那?看起來,準備是引水去大梁城啊。”
皋相梁點頭,“將作大匠好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