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引水入城!當初建城時,擔心滄浪水淹沒大梁城,就修的地勢稍高,那時城中居民不多,靠著挖井取水,倒也沒有大礙,現在人口多了,採水成了問題,就請來了都水監,讓他設計了這條引水渠。”

“蒲季馴精通水務,有改天換地之能啊!有他相助,此事必成。”沈光教對這位都水監很熟悉,由於是將作大匠,也讀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

皋相梁口氣很是讚賞,“的確是巧奪天工啊!蒲總監設計的水渠,從下辨澤引水,不但保證在旱季能取水,也能透過水網在汛期排出下辨澤內澇,以便將來墾殖那片沼澤。經百里長堤抵達大梁城,不但能給大梁城供水,還可灌溉農田。”

“一舉三得,不愧是都水監啊!”沈光教由衷的贊服。

“這位高人可不是那麼好請的,花了我們梁國萬兩銀子那!”想起當日場景,皋相大笑道,“這位大總監走時,結算酬金,不要黃金,非要白銀。”

“為何?”沈光教不解的問道:“白銀帶著豈不是更費勁。”

“都水監怕損失幾百兩銀子啊!”公孫望常年經商,瞭解內情,笑道,“按官價,一兩金兌十兩銀,實際上,一兩金能兌十兩多點,每兩金要損失百錢的。”

“最後,按照他的要求,給了他白銀。”皋相露出得意的笑容,“他請車伕拉到中都,結果算來算去,大總監損失了幾百兩銀子,當時臉就綠了。”

皋相還是有些擔憂,“大良渠設計雖好,不過,我們擔憂的是,這河道過於平緩,很容易淤積,怕是建成後,要年年挖淤泥了。”

公孫望笑道:“大總監這是生氣你不給他拉銀子,沒告訴你辦法。”

皋相聽聞還有解決辦法,趕緊請教,“還望將作大匠不吝賜教。”

“談不上什麼請教,也不知道好不好。”沈光教回道:“在辟雍學習時,空閒讀過《治河典要》,這本很冷門的書籍,裡面有些對付河道淤積的方法。”

皋相兩眼放光,“若有辦法解決,每年就能省數萬勞力,十萬銀子。”

“哎,老兄,不著急。”公孫望笑著阻止沈光教,“人家蒲總監可是收了酬金的,你這點子看起來挺值錢的,咱可不能白說,咱和皋相換點東西。”

皋相點頭,“當然不能白說,公孫兄弟肯定有什麼想法。”

公孫望言道:“皋相,兄弟這裡有個對你對我都好的主意,剛才提到這黃金和白銀的差價,我常去瀚海和大夏,那邊是金賤銀貴,我們這邊是金貴銀賤。”

皋相很感興趣,“那邊是怎麼兌換的?”

公孫望伸出手來,比劃個八,“是一兩金對八兩銀啊。”

皋相搖頭,“這點利差不行啊,我可知道,綢緞玉石生意,可是十倍利。”

“若運金子過來,銀子過去,人馬奔波,這兩成利,沒人肯做的。”公孫望點頭,“可是,皋相,若是隻帶著一張紙來回,那可是坐收兩成利啊。”

皋相過了片刻,一拍大腿,豎起大拇指,“高,是在是高!”

沈光教和楊益三卻是一臉疑惑,楊益三忙問,“你們說的是啥?”

公孫望解釋道:“就是個賬本來回劃。”

楊益三這下明白了,也翹起了大拇指,只有沈光教一臉疑惑。

公孫望又解釋,“就是弄個錢莊,這邊存上銀子,拿著金票,去那邊兌換金子。那邊的商客存上金子,拿著銀票,我們這邊給他銀子。”

沈光教這才恍然大悟,“的確是好點子,還能保證路上安全。”想了想,問道:“有這個好點子,為啥現在才說?皇領和邕梁都能做這個生意啊。”

楊益三笑道:“公孫兄弟是怕被他們兩家吃幹抹淨了啊。”

公孫望點頭,“楊兄啊,你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