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兩縣縣令 (第3/3頁)
帝國的紛爭為什麼不能玩了 李淑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是你的。”
“哈哈……”國王雖然大笑,心中卻是暗暗佩服,“這個朱縣令,倒是有先見之明啊!”對他更是充滿興趣,急急問道:“還有一事那,快說說。”
杜驥趕緊回答:“去年彗孛時,為了備戰,王府向郡縣徵收箭矢,烏澤根本不產箭矢,百姓苦不堪言,就鬧到了衙門,要求用海魚熬製的鰾膠來替代。”
宮瑞海禁不住好奇,“百姓倒是好提議,可減輕賦稅。”
“是啊!鄉民鬧得也不是沒有道理。”風世頤也贊同百姓的意見。
“難道他又不同意百姓的主張?若是是這樣,此人辦事就有點古板了!為政之道,要懂得因地制宜,不能一成不變,不知變通,這樣豈不是成了因陋守舊了。”師茍勝也不理解,“為何朱縣令如此迂腐不堪,早知就不推薦他了。”
“事情哪有這麼簡單!”冉仲翽眉頭緊鎖,在想朱縣令的目的。
“連我都好奇了,杜樞密使,快給大家說說答案。”國王也催促起來。
見國王催促,杜驥也不敢賣關子了,“朱縣令對百姓說道,整個東元都知道我們烏澤不產箭矢,這次不過臨時徵用而已,大不了應對差事,買箭交付就是。若是用鰾膠替代,方便在一時,要是讓上頭知道烏澤盛產這種好東西,以後就是年年徵用了,到那時,鰾膠就是你們固定賦稅。大家今年買來上繳,明年王府肯定不從這裡繼續徵用了,大家還是省下功夫錢財。大家一聽有道理,就一鬨而散了。”
“這個縣令什麼都不做,豈不是優哉舒適。”巫馬卿嘲諷道。
杜驥點頭,“他的確很是做事,去了一年沒做訴訟判決,平日裡就是看書寫字,沒事還出來賣幾幅丹青水墨,倒也是逍遙自在。”
“胡鬧,堂堂父母官,怎麼如此屈尊。”巫馬卿拍著桌子說道。
“更可笑的是,他的字畫還賣不出去價格,每幅畫才買二十多刀,賣畫所的都買酒喝了,有時村老請客,他也去解解饞。”杜驥笑著給大家解釋。
“治國之道,寬則民慢,猛則民殘,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剛柔相濟,政是以和!這二人,一個過於嚴苛,一個過於寬惰。”風世頤感覺二人治國有點不妥。
冉仲翽搖頭,“不然,一個順應人之本心,一個糾正人之本性,俱是治國大才。”
“那烏澤縣治理的如何?”師茍勝心中忐忑不已,急切的問道。
“又混亂又繁華,附近幾個縣的工匠商賈都去了烏澤縣,有些東元人也偷偷的溜了過去,來逃避稅收,十年之後,這裡的稅收,不亞於小郡城。”
國王很有感觸,“此人見大、知遠、閱微、通簡,真乃聖人也!如此宰相之才,怎麼能屈尊到縣中,此人超凡入聖,做孤王身邊的王師豈不是更好。”鄭重的說道:“王令,朱思晟仍為烏澤縣令,加封少師,有直奏彈劾職權。”
如此匪夷所思的加封,一面是縣令,一面是少師,這個也太矛盾了,縣令是底層官吏,而少師可是榮譽無加。不過眾人想了想,就明白國王的心思了,此人是聖人才具,但政策卻無法在東元全面推行,但可勸諫國王和大君,來匡扶社稷。
國王意猶未盡,“再下道王令,自此之後,郡縣所缺官吏,半數由東序士子填補,各世家子弟也必須參加考校,擇優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