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兩縣縣令 (第2/3頁)
帝國的紛爭為什麼不能玩了 李淑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騎恰恰就是考取的!父王,我們東元不乏人才,當年東國的吳啟聖,東元的孫勝武,都是大才,結果吳啟聖投效皇領,孫勝武立功常揚,若當時不以寒門相待,何至於此。”
國王看到眾人激辯,笑道,“大家說的都有道理,正好我們去年派出放任過兩位東序士子,兵家的尉繚符明和雜家的朱思晟,擔任了青郡的海澤和烏澤縣令,今日正好我們的杜樞密使在此,就讓他給我們講一講這二人的政績吧!”
“王上,諸公,我就把樞密院所知的情況給大家講一講。”杜驥拿出幾張紙,邊看邊說,“微臣先說說尉繚符明,此人是擅長兵家,到了海澤縣後,就按兵家之術治理轄區,將流民編隊,不許他們自由流動,制定法律並張貼出來,公佈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若是犯法,將會對照執行。對於遵紀守法和超額完成任務的流民,則給予獎勵,而對敢於違反法律,好逸惡勞的流民,則除以重罰。”
國王笑道:“談談他的施政效果,這才是大家關心的。”
杜驥趕緊翻到後面幾頁紙,“在他擔任縣令這一年,共處斬了一百二十九名流民,他令皇領流民改變習俗,將巫祝和覡師清理出來,讓他們從事耕作,也不許他們散播任何關於天地鬼神的流言,為此處斬了過半的巫祝和覡師。”
眾人都驚訝不已,國王笑道:“治民如治軍,不同凡響。”
杜驥簡明扼要,“海澤縣去年共安置流民二十餘萬,百人以上的騷亂沒有發生,有過一次大騷亂,很快就被彈壓,為此處斬八十多人,自此之後,再無騷亂。”
“此人殺伐決斷,異於常人。”大君頓時有了主意,“父王,此人有治軍之能,兒臣覺得有更適合他的地方,東元軍中更需要這樣的將才,心堅似鐵,令行禁止,鐵律無私,倒是兵家大才,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如此人才難得。”
“一年就能大治,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大才,他可是茍勝引薦的。”國王看了眼師茍勝,徵詢他的意見,“你怎麼看大君的提議。”
師茍勝思慮片刻,“只要是大才,那管是誰引薦,都要為我們東元所用。”
“好氣度。”國王看著二子,深感欣慰,“只要你們同心同德,何愁不能廣大東元,當年我和你們王叔能像你們……”國王不願提及,擺擺手,“說說烏澤縣令。”
杜驥繼續言道:“烏澤縣令朱思晟施政之策,匪夷所思,號稱‘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縣衙中只有十多人,基本都是不管事的書辦,由於東元豁免了烏澤十年賦稅,他也不再徵稅,讓流民自己選村老,自己商議墾荒,和流民約定好了,十年後徵稅。若是發生什麼衝突,就讓各個村老集合起來,自己決定怎麼處理。”
眾人聽的目瞪口呆,他們從來沒有聽過如此散漫的統治方式。
“什麼都不做,如此散漫,沒有差役,有人爭鬥怎麼辦?有人犯法怎麼辦?有人叛亂怎麼辦?”巫馬卿很是生氣,“臣這次監察百官,就該嚴懲此人。”
國王笑著,“且聽杜樞密使說完,再做決定。”
“衙門中雖無衙役,但各村市坊都有民勇巡邏,有人犯罪,就讓他們去處理。”杜驥笑道:“兩件事很有意思,一件是烏澤的民眾打算開闢鹽池,一件是民眾希望用鰾膠來代替箭矢,結果這位朱縣令給大家講了講,大家就不做了。”
巫馬卿實在不理解朱縣令所作所為,輕蔑的言道:“開闢鹽池是好事情啊!他為何不贊成?如此迂腐,怕是東序出來的書呆子吧!這怎麼能治理好烏澤。”
杜驥言道:“朱縣令告訴這些打算開闢鹽池的百姓,你們費勁搭工夫去建鹽場,等產鹽時,王府定會建官營的榷場,到那時,收購你們的海鹽用的也是官價,你們半個子也別想多賺,還是省出點錢來多開墾荒地吧,起碼這些地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