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傀儡之身而了無生機的唐高宗,終於在內廷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愛人,從此之後的歲月,再也沒有和她分開,兌現了自己昔日的諾言。

李治冊封媚娘為昭儀,位居蕭淑妃之下,然而媚娘並沒有以同樣的熱情回應李治的激動,新任的帝王也察覺到了媚孃的變化,她不再是嬌小可愛的小女人,反而有了幾分父皇的氣質,但因自己未曾將之迎回宮中而心生愧疚,並不在意,暗自發誓,無論媚娘如何改變,我都將待她如一。

已將愛情埋葬在白馬寺的媚娘,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對著高宗施展移魂大法,將他變為了自己手中的傀儡,玩弄於掌中,可嘆,軟弱的李治一往情深換來的只是同床異夢,真情總被錯付。從此,世間再無媚娘,而多了一個武則天。

武則天進宮不到一個月,王皇后就後悔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高宗對她的迷戀超過了世間的一切,比起蕭淑妃更加危險,如果她能夠明白自己在政治鬥爭上的不足,早點認輸,也許就不會有最後悽慘的下場,可惜她一直都死都不明白,同樣是女人,武則天的手段跟她相比,簡直就是雲泥之別,高低立現。

出身顯貴的王皇后,以為憑著自己的地位和長孫無忌的聯盟,可以在後宮為所欲為,對宮中的妃嬪如同農家之女,對待勾引自己丈夫的女人一般,經常嘲諷打罵,備受欺凌的後宮妃嬪,很快就主動團結在新任昭儀武則天的身邊,充當她的耳目,將與蕭淑妃聯手的王皇后一切活動都置於監視之下,無論王皇后和蕭淑妃能夠使出上什麼招數,都被她輕鬆化解。

隨著世間的推移,後宮之爭愈演愈烈,已被移魂大法控制的高宗,卻渾然不知,還以為嬌弱的媚娘被欺負,遂努力承擔起保護她的責任,甚至考慮廢黜王皇后,立媚娘為後。然而,山西王氏家族,幾世經營,財雄勢大,又與儒門四姓聯姻數百年,還與長孫無忌定立同盟,高宗幾番嘗試之下,毫無進展。

武則天明白高宗的舉動,已經讓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起了疑心,她必須加快行動,才能避免重蹈魏王的覆轍,很快,她就迎來自己最強有力的援軍,儒門耆老,翰林院編修,三朝老臣許敬宗。

一齣戲劇性的故事帶來大唐歷史的轉折,在武則天生下第一個女兒的時候,出於母性和職責的王皇后,來到武則天的寢宮慰問,得知訊息的武則天,很快就謀劃出一個恐怖的陷阱,在王皇后到來之前,藉故離開,讓自己的婢女引導頭腦簡單的王皇后抱起自己的女兒玩耍,等王皇后離開之後,親手將襁褓之中的親生女兒掐死,嫁禍給王皇后,高宗知道之後,抱著體溫尚存的愛女,嚎啕大哭,質問王皇后為何如此狠心?

向來嬌慣的王皇后,最恨被人陷害,對於武則天的陷阱,氣憤之下,連連否認,卻不作任何解釋,似乎要和皇帝魚死網破,逼高宗在她和武則天之間站位,這悲劇的一幕恰好被封為太子少保,而在宮中教導太子讀書的許敬宗看在眼裡,離宮之後,回到家中,幾番推演之下,許敬宗拿定主意,上書一封,以皇后無德,導致內廷發生人倫慘劇為由,要求皇帝陛下,廢后再立。

許敬宗的上書,震驚朝野,原本已經與儒門修好的長孫無忌,質問儒門四姓,意欲為何?儒門四姓也是有苦說不出,儒門立於戰國,開創者孔丘倡導有教無類,只要堅持天綱地常之理,無論是世家權貴,還是走卒販夫都能入儒門受教,導致儒門之內,魚龍混雜,各個階層都自發形成小集團,互相擠兌,為協調平息儒門之內的派系鬥爭,孔丘的繼承者孟軻建立文廟,讓各派派出一人作為代表議事,並設聖人一職,踐行文廟議定事項,然而,各派之內亦有心懷鬼胎之人,不滿意文廟的妥協之道,希望以己之力,扭轉乾坤。

許敬宗的提議雖然讓長孫無忌惱怒,卻並不擔憂,滿朝皆是長孫無忌的爪牙,這份提議幾乎被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