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吉假借道宗宗主袁天罡的名義,向中原武林發出天武令,號召各派好手共赴西域,對抗吐蕃和西突厥的入侵。出乎意料的是,當各派高手響應天武令,集結玉門關時,西域疏勒、于闐、焉耆等小國主動脫離吐蕃和西突厥,重新效忠大唐,吐蕃和西突厥失去補給來源,不得不退出安西四鎮,就這樣莫名其妙,兵不血刃的,洪吉幫助大唐收服西域。

“想不到,這玩兒意如此洪福齊天,真是個好東西啊!”

坐在玉門關守備大將軍薛仁貴舉辦的慶功宴上,洪吉把握著手中的天武令,由衷的感嘆道。

洪吉不知道的是,真正促成吐蕃和西突厥退兵的卻是道宗宗主袁天罡的威名。有鑑於袁天罡獨滅薩滿教的壯舉,釋宗菩提不願與之正面交鋒,加之對達摩院暗助吐蕃,在西域大開殺戒之事有所不滿,釋宗菩提借天武令發出之機,勒令達摩院眾羅漢撤出西域,不再為西域各國的皇室提供庇護,這才有了失去庇護的疏勒、于闐、焉耆等小國的陣前倒戈。

被釋宗菩提強令迴歸的達摩院,對於菩提的示弱心有不滿,尤其是辯機大師的徒弟,懷義羅漢,為報師仇,煽動部分羅漢,與之盜取達摩院的弒神禁術六道輪迴後,破出釋宗,跟隨西域商隊偷偷潛入中原,化名馮小寶,留駐洛陽白馬寺附近的驛館潛伏下來,等待時機。

吐蕃和西突厥退兵的訊息傳到長安,讓久負重壓的武則天長舒一口氣,終於能騰出手來處理儒門四姓的問題,在北門學士社團的建議下,武則天決意遷都洛陽,重建朝堂,以擺脫被儒門四姓把持的長安政治生態。而為將西域之功納入自己名下,雖心有不願的武則天上書高宗請其封禪龍虎山,立太平道為國教,以此彰顯皇家垂範,並在洛陽為道宗宗主袁天罡修建明堂,作為其修道傳道之所,同時為補充財政赤字,擴大收入來源,下旨要求各地釋宗廟宇,須納入朝廷管轄,寺廟收入與朝廷共享,如若不從,釋宗廟宇改建道宗道觀,所有僧侶強制還俗。

武則天這一番舉動下,釋宗在中原武林影響力大減,道宗的香火旺盛起來,當真是應了昔日欽天儀所算箴言:

蒼天將逝,道宗興盛。歲在武周,道行天下。

同樣因邊關平亂而高興的,還有在岐州雍縣的鏡湖旁結廬而居的李淳風,感慨於老友袁天罡的霹靂手段,興致大發,當即讓書童研墨鋪卷,提筆而起,大書一幅,寫下詩一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先生今日真是好意境,這首陶淵明的飲酒詩倒比之前的開朗許多。”

書童將詩卷掛在牆上,待其晾乾裱糊,李淳風手捋鬍鬚,頗為享受的說到:

“小兒聒噪,快去鎮上給老夫沽一壺酒來,今日必須浮一大白。”

書童無奈的看著李淳風,癟嘴說到:

“先生倒是會使喚人,小子囊中羞澀,還望先生能變些碎銀出來,不然,恐怕還未見南山,就揭不開鍋了。”

李淳風敲了一下書童的腦袋,裝作責備的說到:

“小兒放肆,不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慄滿倉?也罷,最近天氣漸涼,你把這些字畫找個識貨的賣掉,換些酒肉和木炭吧。”

“好叻,先生,雍縣縣令和城西杜員外早就想求一幅先生的字畫,先生終於開竅,小子也能跟著享些口服。”

書童開心的將已經裱好的字畫收入筒中,嘴裡還哼小曲。

“對了,先生。昨夜到門外求先生收徒的那位童子怎辦?”

走到門口的書童突然想起一事,回頭問著。

李淳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