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還是另有新意?這兩位古人我都敬仰,可惜命運都不佳,諸葛亮尚好,至少劉備信任他。岳飛,我覺得最該向他下跪的是趙構!】
——【這手稿能儲存至今真是奇蹟,紙張啊,已有數百年,稍有不慎便化為塵埃。還好埋藏之人用防潮的茶葉罐保護,我就奇怪了,如此珍貴之物,為何埋在這裡,不像遺失,是誰埋的呢!】
....
方陽審視出師表上的字,從字裡行間明顯感受到一股情感。
彷彿當年岳飛心中鬱結,提筆即揮灑自如,一氣呵成寫下這幅後出師表。
可見彼時心情定是極度沮喪。
陳風好奇發問:“我一直以為岳飛的出師表只有碑刻,未料還有手稿,這是怎麼回事,方陽你知道嗎!”
方陽點頭:“當然有手稿,南宋時期已盛行用紙,怎能當場鐫刻碑石呢!”
“那他為何要寫出師表?”
此言一出,不僅他,四周粉絲皆投來關注。
就連工友也甚是好奇。
畢竟岳飛的大名,華夏無人不曉,與他相關之事,眾人皆感興趣。
方陽沉思片刻,深吸口氣,緩緩道:“公元1138年8月,岳飛率岳家軍追擊金軍,途經南陽稍作休整,順道拜訪了南陽的武侯祠,祭奠諸葛亮。”
“不巧,當時下起雨,岳飛決定在祠內過夜。夜裡心事重重,無法入眠,便點燭細讀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
“讀著讀著,他想起破碎的國家山河,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加之自身遭遇,不禁淚流滿面,再也無法入睡。”
“這時,祠堂的道士送來茶水,又帶來文房四寶,當時的岳飛深受國民敬愛,道士希望他能留下墨寶。”
“於是,岳飛含淚寫下了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
方陽的話語飄蕩,眾人皆屏息聆聽。
聽著聽著,不自覺心情黯然。
華夏人大多聽過岳飛的故事。
從方陽口中聽到岳飛的往事,多少能產生共鳴。
他一心衛國護家,卻遭帝王猜忌,背後還有小人暗算。
尤其在國家危難之際,更令人惋惜。
方陽繼續講述:“岳飛書寫出師表時,從他的字跡中,能感受到他的愛國之情。從手稿上看,前期每個字都端莊穩重....”
然而隨著文字的推移,他的筆畫逐漸變得粗獷不一,起落間充滿激情,顯露出他內心深處的共鳴,情緒已至巔峰,故此書法愈發明快,揮毫速度越來越疾。\"
\"此刻,我彷彿看到的並非岳飛在書寫,而是他持劍在疆場上奮勇殺敵!似乎岳飛胸中蘊藏著一股壯志豪情,正仰天咆哮,馳騁千里,決戰沙場!\"
此刻,現場只有呼嘯的風聲與匆匆趕來的修士們,再無其他聲響。
新來者看著這一幕,皆能感受到一股深沉哀愁的情緒瀰漫。
那份失落與低沉,仿若在為無法實現的壯志惋惜。
即使是陳局長,雖忙著維持秩序,聽到這番話,也難掩內心的黯然神傷。
一位將軍,置身動盪亂世,一心要保家衛國,
卻只能借紙筆抒發壯志,這是何等的悲涼。
方陽再次嘆氣:“諸位想象一下,岳飛在寫下《出師表》時,心境如何。”
“我們都知道,《出師表》是諸葛孔明所著,他一生致力於北伐,然而未能成功。其實孔明自已也明白,北伐之路困難重重,卻又不得不行。”
“如若他不北伐,蜀國或許會更快滅亡。可以說,這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歷史篇章。”
“再看岳飛,難道他身上不是同樣的故事嗎?他數度積極北伐,卻屢遭朝中奸佞阻撓,終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