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道金牌召回,隕落於風波亭。”

“他完全理解諸葛孔明的心境,堪稱世上最懂《出師表》之人,故其書寫時,稱是孔明附體亦不為過。”

【靈力】+1+1+1+1....

....

——【修真界裡,我一男子聽此故事,鼻尖微酸,想為岳飛哭泣。他遭遇如此昏君,真是命運多舛。孔明雖北伐失敗,但他逆天而行,無奈之舉。至少君王信他,即使無人作祟,我也知他難勝。而岳飛,實屬憋屈,老夫欲罵上一罵。】

——【所以岳飛逝去多年,華夏兒女始終銘記,而趙構若非提及岳飛,我未必記得此人。以前我以為岳飛之死源於秦檜,如今瞭解越多歷史,方知根源在於昏君欲除之而後快。】

——【這才是我們青年應追尋的楷模,他們的精神與信念偉大無比。自聽了方陽講述這些古物歷史,我竟對研習歷史著迷,太多過去待我去挖掘,每揭開一段歷史,猶如解開一個秘密,那種喜悅無以言表。】

——【凡人成就偉業,我自問無法做到。華夏曆年,逝者無數,被歷史銘記的卻寥寥無幾。有時想想,人生最後不過留名而已。】

....

網友們有的憤慨不平,有的感同身受,但一致為岳飛鳴不平。

相信世間所有華夏子弟對岳飛的認知都如出一轍。

現場的聽眾更是無需多言,皆已忘卻錄影之事。

即便平日裡再心無旁騖之人,聽到岳飛的經歷也會黯然動容。

然而眾人仍在等待,他們知道方陽還未講完。

感受到眾人的注目,方陽微微一笑,繼續解說:“世人常言岳飛愚笨,明知歸去即死,卻仍決然返回,為何要回去,可否不回?”

“其實,這正是岳飛的偉大所在。他本可不回,只要不回,他和他的岳家軍便可佔據一方,風光無兩!”

“但他是個忠貞愛國者,寧死不叛,若違令不回,他便會被冠以謀反之罪。”

“要知道,岳家軍皆是與他共歷生死之人,他又怎能忍心讓他們揹負叛國之名,屆時難免引發兵變。”

“所以他甘願以死,換取百姓少受戰亂之苦。”

不少女孩聽到方陽的解析,直接淚流滿面。

岳飛太過偉大,正因如此,人們更為他的遭遇不平。

陳風在一旁不住搖頭嘆息:“若岳飛有霍去病之幸,得遇漢武大帝那樣的明君,何至如此下場!”

連身旁的工友也點頭贊同:“那昏君,好將軍也殺,豈非蠢至極點,後來呢,國家可滅了?”

方陽原本也心情沉重,聞言險些失笑。

“他歸去後,朝廷官員施以酷刑,企圖讓他認罪。可岳飛視死如歸,怎會認罪!”

“直到官員們解開岳飛衣衫,看見岳母刺字留下的四個大字。”

“精忠報國!”

“見此四字,連審訊官員也忍不住淚水,拒絕審判岳飛。最終岳飛遇害,那位官員也未能倖免。”

“岳飛死後,獄卒憐憫他,秘密將他安葬於郊外,守口如瓶,直至二十年後,岳飛才得以平反。若用一字形容岳飛,我覺‘仁’字最為貼切!”

至此,方陽的故事告一段落。

然而全場依然靜默,彷彿意猶未盡,期待他繼續講述。

此時已近子夜,方陽講了一上午,口乾舌燥,腹中飢餓不已。

哪有心情陪他們煽情。

轉頭向陳局長笑道:“那個...陳局,我餓了,你看...這麼多人,能否幫個忙,叫輛警車送我們去用餐吧!”

陳局瞪了他一眼:“自作自受,你自行解決,我只負責你的安全!”

“咳咳~~昨晚我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