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又到了。

做好了這麼多天的地基,總算已經徹底乾透,變得非常結實了。

所以今天,李瑤家的新房,就要正式開始砌牆了。

匠人是里正幫忙找的,十里八鄉的砌牆工匠和木匠,都被他找了過來,還從村裡找了十幾個人幫忙打打下手。

當然這一次李瑤提前說好了,要來的人必須收工錢,不然就別來。

“嘿,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必須要工錢的,”一個外村的匠人說道,“我遇到的所有東家,都恨不得一文錢工錢不付呢。”

“你也不看看東家是誰,”河灣村的村民道,“人家可是咱們河灣村的李娘子,家裡有的是錢。”

“是百川集上開精品店的李娘子?”

“不是她是誰?”

……

聽著村民們對自己的誇讚,李瑤只好悄無聲息地走到一旁,遠遠看著匠人們把磚頭,按照她說的方法一塊塊砌好。

牆體是24牆,雖然多用一倍的青磚,但勝在結實可靠,還能隔熱保暖。

屋頂也是雙層的。

牆體砌上去後,要搭上一排大木方,相當於吊頂,然後再砌山牆,上樑蓋瓦。

而地面的處理,她仔細考慮過後,決定暫時鋪一層青磚就行了。

等以後有空她再弄個窯,找個有經驗的瓷器師傅,想辦法把地磚燒製出來。

匠人們的速度很快,又人多力量大,只用了兩天,就已經把牆體都砌了上去,木匠師傅們已經開始搭梁了。

最後一根主樑,必須要選黃道吉日,也就是所謂的“上樑”。

而下一個吉日是在兩天後,所以在這之前,李瑤準備讓匠人師傅們,給每個臥房裡都盤一個炕。

雖然逸州府的冬天氣溫最低也就零下兩三度,但靠近大山,空氣潮溼啊,那種徹骨的溼冷很容易讓人生病。

這也是村裡很多人,不過四十多歲,就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的原因。

而解決這個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小小的火炕,耗費一點柴禾的事。

聽李瑤解釋了什麼是炕,十幾個匠人師傅眼睛都要瞪出來。

“你的意思是,人睡在上面,下面燒著火?”

“對。”

“那……那不怕被烤熟了?”

李瑤:……你當是烤地瓜呢?

“按照我說的做,做出來就知道了。”

沒過多久,全村人都知道李瑤的新家不要床,而是要做什麼炕。

大家都沒聽說過這東西,紛紛前來看熱鬧。

在李瑤的親自指導下,她臥房裡的炕很快就盤了出來,不過她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把生火的地方留在屋內,而是在後牆外面做了一個小偏房,專門用來生火。

這樣一來,屋裡就能幹乾淨淨,而不是一生火就雲山霧罩。以後如果有條件用上煤炭,也不用擔心會煤氣中毒。

見大家都很好奇,李瑤便讓大壯拿來了柴火燒炕。

新炕還有點潮溼,不過大火燻烤了半天之後,整個炕也開始變得暖和起來。

村民們摸著發熱的炕,都大呼神奇。

“我們怎麼沒想到這樣呢?”

“就你那腦袋還能想到,那你就是咱們村最有錢的人了。”

“別說這樣真的挺好,到了嚴冬如果能有這樣的炕,晚上睡覺就不用怕冷了。”

“是啊,燒得熱熱的,蓋一層被子就行。”

“其實不僅是睡覺,”李瑤道,“白天也可以一直燒著,燒熱了也用不了多少柴禾。但只要不漏風,屋子裡一整天都會非常暖和。”

“對對對,”一些婦女的眼睛都要開始放光了,“以後冬天做針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