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正在腳踏車工坊。

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庫房裡已經有了幾百輛腳踏車,很快就能在精品店上線了。

而透過目前的預定來看,三輪車的數量明顯比腳踏車多,看來都是宋縣令把大家給帶偏了。

“李嬸子,宋縣令找你,在你家等著呢。”

李瑤回到家裡,宋縣令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流民的事確實難辦,”李瑤道,“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怎麼辦?”

“要看數量了,”李瑤道,“百川縣最多容納三千戶,再多就不行了。”

三千戶,差不多兩萬人。

百川縣本來就沒什麼底蘊,能解決這麼多已經不少了。

“那具體是什麼辦法?”

“老規矩,還是以工代賑,”李瑤道,“三千戶流民,怎麼也有一萬多勞動力吧?讓這些人繼續修路。”

宋縣令有點懵了。

去年冬天才修了路,怎麼又要修?

“去年修的路,不過是地基,”李瑤道,“而這次我們要修的,至少都是碎石路。”

“那可得不少錢啊!”宋縣令一聽就直搖頭,“就算只管飯不給工錢,兩萬人一天最少也得200兩銀子!”

“錢的話,可以找我借。”李瑤道,“我每天可以提供300兩銀子。”

宋縣令直呼好傢伙。

一天300兩,一個月就是萬兩!

“你真能拿出這麼多?”

“應該可以。”

現在肥皂工坊已經完全進入正軌,每天能生產3000塊,每塊賺40文,就是120兩。

香皂每天能生產200塊,每塊賺990文,賺198兩。

兩者加起來就是318兩。

而且腳踏車馬上還能銷售一波,一兩千兩銀子肯定是能賺到手的。

加上之前的存款,絕對能解決這一波危機。

“即便你能拿得出,可你就不擔心我還不起?”宋縣令道,“你也知道,百川縣很窮,每年的稅收沒有多少。”

“現在是窮,但以後就不會窮了。”

李瑤的“工業化”,絕對不會只改變河灣村,很快就會朝著周圍輻射。

只要宋縣令稍微引導一下,把百川縣發展成工業大縣也不是沒有可能,到時候還會缺這幾萬兩銀子?

就算還不起也沒事。

就憑縣令這些功勞,扶搖直上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到時會給她提供更多的門路,她想要舒舒服服的退休,只有錢可不行,還得上面有人。

宋縣令肅然動容,“李娘子,那這次就全靠你了。”

宋縣令拿到第一筆“貸款”,便立即讓張縣尉帶著人去採買糧食、工具,李瑤也讓賈佔良、劉遠兩個代理商,在來提貨的時候,從外地儘可能地捎帶糧食過來。

……

三天後,第一批流民終於來到了百川縣。

宋縣令早有準備,讓人關閉了百川集的大門,同時派出了上百人組成的治安隊,將流民安置在了城外的空地上,並且每天施粥一頓。

前來逃荒的流民們,很多都是餓了好多天,現在每天能吃上一碗免費粥,對他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百川集有粥的訊息,很快就傳開了,越來越多的流民開始湧了過來,城外的空地快要安置不下。

宋縣令知道是時候了,便讓人張貼公告,從現在開始將不再施粥救濟。

“怎麼能這樣?”

“早說不施粥,我們就不來這裡了!”

“現在可怎麼辦啊,別的地方也沒有吃的。”

……

就在流民們一片哀嚎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