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謄寫300多份,是一個很大的工程,為此宋哲想了一個巨好的辦法。

“我跟我爹說了,讓他去找書院的學子幫忙。”

李瑤:……有事就找爹,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新年之後,宋縣令一直在各村走動忙碌,一聽李瑤要讓全村所有人讀書,立即以最快速度來到了河灣村。

讀書能開化民智,這是好事,他自然要大力支援。

“放心,我這就發動學習謄寫。”

“不用。”沒想李瑤卻拒絕了他的好意,“我已經有辦法了。”

“什麼辦法?”

寬敞的院子裡,擺放著十幾張大桌子。

一些桌上,放滿了一筐一筐的……印章?

還是陶的?

宋縣令看了看,發現這些小小的印章,幾乎什麼字都有。

而一些常用的字,還做了很多個。

他拿起一枚細小的印章,仔細端詳了很久,卻沒想出這印章有什麼用。

“難道你想一個字一個字地印上去?”

“為什麼要一個一個地印?”

李瑤拿過一個小小的木框子,從印章裡挑選出需要的字,在小框子裡按照順序擺好。不需要字的地方,則使用空白的填充。

等排好之後,在印章上面刷上墨水,然後用白紙印在上面。

宋縣令知道印刷術,但這種印刷的方式,他絕對是第一次見到!

“這樣一來,這些模子就能反覆使用,排版出任何想要的書頁,”宋縣令道,“而且是陶的,還不用擔心變形!妙,果然妙!”

“老爺,”縣令夫人不失時機地說道,“有了李瑤這個辦法,今後想印什麼書就不需要那麼麻煩了。”

“是啊!”

“那這算不算是大功一件?”

“絕對算啊!”宋縣令道,“回頭我就上報朝廷,為李瑤請功!不過……”

“不過什麼?”

宋縣令沒有回答,而是拿起了剛才印出來的那張紙,問:“這要怎麼讀?”

“從上到下,從左往右。”

宋縣令為之一愣,這是連傳統的書寫和閱讀習慣都改了。

“這是為何?”

“縣令大人,”李瑤道,“難道你沒發現,按照這個順序書寫會更流暢嗎?也不用擔心袖子糊了寫好的字。”

宋縣令點頭,確實是這樣。

不過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剛才他從左往右的方式,讀了李瑤印刷的這首詩,已經被深深震撼到了。

“天高風急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潦倒新停濁酒杯。”

如此精妙的絕句,他為何從來都沒聽過?

“李瑤,這首詩是出自哪裡?是誰的高作?”

李瑤抽了抽嘴角,知道事情不妙。

剛才她為了展示活字印刷,就隨便挑了一首喜歡的古詩,沒想到這縣令爺一眼就看出了端倪。

“這個是……我從一本破爛的古書上看到的。”

“那古書可還在?能不能借我一觀?”

“上次引火時當廢紙燒了。”

宋縣令:……

為什麼要燒了?

怎麼能燒了?

你知不知道,那本古書極有可能是一部曠世經典啊!

見自家老爹幾乎快要捶胸頓足,一旁的宋哲不由連連搖頭。

這老頭子怎麼就糊塗了呢?

李嬸子哪裡是看的什麼古書,這明明就是她自己寫的!

別人不知道李嬸子的才華,他可是一清二楚。

他和王二遇到不懂的問題,而呂秀才又不在時,他們都是請教李嬸子,而不管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