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縣令道,“但如果錯過,就要等明年冬天了。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到明冬,變數太大。”

“辦法倒是有,”李瑤道,“就是不知道宋縣令可否願意。”

宋縣令趕緊問道:“是何辦法?”

“起京城賣肥皂、香皂。”

京城人多,富貴人家更是多不勝數,只要有足夠的貨,不愁賣不出去。

但京城勢力繁雜,所以要宋縣令從中幫忙。

宋縣令有些為難。

他家是書香門第,家父現任太學司業,更是從骨子裡看不起商賈,斷然不會幫的。他自己身為官員,更是不能離開百川縣。

“老爺,”這時縣令夫人道,“不如我去吧。”

“你……”

“老爺放心,這點小事我還是能辦好的,”縣令夫人道,“也算是我為百川縣的百姓做一點事。”

“好!那就要辛苦娘子了。”

意向達成,接下來就是具體落實。

首先是本錢。

宋縣令拿不出多少,李瑤這還在修建水壩呢,家裡的錢肯定也不夠。

於是她想到了賴員外、鄒老闆,合三家之力,應該能將本錢湊得差不多。

宋縣令負責派人收購原料、運輸和銷售。

至於利潤麼,李瑤覺得沒必要說那麼死。

賺到的錢拿出8萬兩修建水庫,剩下的她和賴員外、鄒老闆分。

宋縣令這相當於空手套白狼,立即答應下來。

兩天後,大量材料開始源源不斷運送至河灣村,李瑤這邊立即開工。

村裡沒去修建水壩的村民,全都成了臨時工,在院子裡架起10口大鍋,不停地熬製豬油、炒製茶籽。

第一天,熬了600斤豬油,做肥皂8000塊。

榨150斤茶籽油,做了2000塊香皂。

第一批貨出來後,宋縣令連夜派馬車送去逸州府的碼頭,再經由船運送往京城,縣令夫人則隨船回京負責銷售。

李瑤抽空教了她一些營銷手段、談判技巧,這次不求利潤最大化,只求以最快速度把貨賣完。

縣令夫人也沒有辜負她的期望,第四天就讓人快馬傳回了訊息,貨物供不應求,希望能做快點、做多點。

宋縣令聽聞之後,派出更多的人去收購材料,幾乎遍及整個逸州府。百川縣的老百姓們,也幾乎把山裡的茶籽摘了個精光。

李瑤家的院子裡,更是日夜不停都有人在幹活。

就這樣做了10天,一共生產了11萬塊肥皂,3萬塊香皂,縣令夫人那邊還在派人催促,還需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