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感慨。會面沒多久,雙方就談起了去年的晉北作戰以及忻口、太原會戰,他們交流講述了當時的對日作戰經歷,談到激昂之處,熱血沸騰,擊節扼腕;兩人惺惺相惜,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李彥的中途到來並沒有在會談現場引起注意——王穗花事前與秦忠孝交代過,不要向八路軍聯絡官提及軍統特工的存在,也不得向對方透露軍統在此地活動的實情。所以,臨時搞了一套上尉軍裝胡亂穿上的李彥,只是混在若干到場陪同的391團軍官裡,團座秦忠孝和中校團附張宏都沒有向吳子健介紹他。
他們談到了小榆樹山裡的日軍。
秦忠孝小心地規避了軍統山西站對這一帶的關注,他對吳子健說,391團反攻豐店的時候,小榆樹山裡曾經向守城的日軍派出過援兵——吳子健當然知道那股援兵,正是他當時帶著李天林的5連從背後狠狠插了那股鬼子一刀。
“蹊蹺的是,後來的小榆樹山黃岩口山口一帶就沒有了動靜,”秦忠孝看著八路軍副營長說:“但當我又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向黃岩口發起試探性進攻的時候,那裡卻有山炮突然發火,打得很兇;見我們收了兵,那邊也就消停了。似乎那裡的鬼子沒有將豐店看得很重,而只是在固守山口。”
吳子健自從與晉軍參謀出身的肖俊平朝夕相處,已經將這一帶方圓百里的地理掌握得很熟——他知道小榆樹山的黃岩口有條土路橫亙經過山間直抵西山口,而出了西山口,就是同蒲路上的文城了。
據肖俊平回憶,差不多一個月前,還是晉軍獨12旅情報參謀的他,正是乘著卡車由文城的旅部出發,進入小榆樹山的西山口碎石峪,沿著山裡的那條土路趕往豐店的。後來在快到達東山口黃岩口時,卡車誤入了一條小岔路,那條小岔路的出口,則靠近了豐店的西門而不是南門,結果他們在那裡遭遇了瀨名師團的騎兵。
其後,當肖俊平以及手下晉軍被日軍騎兵追趕著逃入小榆樹山的另一條小路時,就一頭扎進了八路軍林師徐旅二營的設伏圈。
而伏擊了瀨名師團的騎兵、解救了肖俊平之後的林師徐旅二營,後來沿著小榆樹山裡的小路逶迤南行,當時就橫穿過了文城至豐店的那條土築的山間公路,一直從小榆樹山的南麓走了出去,抵達了關門山腳下。
現在重新回憶起這一切,吳子健的腦海裡,已經反覆出現了那條土築的公路,那時他還不知道那條路的東西兩端連線著豐店與文城。
“日軍把守著小榆樹山的東山口,其實就是在扼守著那條山間公路嘍?”吳子健若有所思地問中央軍上校。
秦忠孝一時沒回應——他知道能讓軍統女少校嚴重關心的小榆樹山,肯定不會是一條從黃土中開拓出來的山間公路。
391團的中校團附張宏見狀急忙接過了話題:“吳副營長所言有理,那條路據說還是閻長官下令臨時整修的;當時文城正從同蒲路上修一條鐵軌進入小榆樹山的宋家溝煤窯,閻長官考慮到文城到豐店需要繞行小榆樹山的兩側,就下令從宋家溝煤窯再開拓出一條公路,以便於兩地官民往來通行——因此,從戰略意義上講,小榆樹山裡的這條公路,堪稱文城與豐店之間的要道。”
吳子健看著侃侃而談的張宏,冷不丁問了一句:“那鬼子現在死死把守這條要道,是為了文城還是為了豐店呢?”
391團的張團附果然就被噎住了:這條小榆樹山裡的土築公路,絕非文城與豐店之間唯一的一條——想在兩地間通行,大有別的路線可走。因此,無論是對於文城還是對於豐店而言,這條路都不具備太強的戰略意義。
張宏拿眼神瞥了瞥秦忠孝,同樣沒有回應八路軍副營長。
吳子健倒是沒多想這其中的蹊蹺,他此行應中央軍之邀來到豐店,主題就是商討怎樣攻擊小榆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