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慈禧太后對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的撤換,那可真是晚清政治史上的一大風雲事件啊!這事兒的影響可大了去了,簡直能跟龍捲風過境似的,攪得整個朝廷都翻了個底朝天!

咱們先來聊聊這醇親王奕譞吧。他是道光帝的第七子,跟奕訢是異母兄弟,還是光緒皇帝的親爹,這關係可不一般啊!他的福晉呢,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所以慈禧對這個胞妹和妹夫都挺“親親”的。因為愛屋及烏嘛,對奕譞的印象自然也是好得不得了。想當年,奕譞在辛酉政變中可是立了大功,密擬上諭、親自捕獲肅順,這等英勇事蹟真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啊!光緒皇帝繼位後,他又聰明地請求辭去所有職務,詞寫得那叫一個悲楚感人,誰看了都得說聲“服”!從此他就過上了閉門謝客的生活,好像一點兒都不關心政事似的。這一切的一切,都能證明他在政治上的敏感和成熟。他這行為啊,簡直就像個老謀深算的政壇老手!

然後咱們再說說這禮親王世鐸。這傢伙就是個平庸之輩,但好在待人還挺謙恭的,“終身無疾言厲色”,看起來挺和藹可親的。他當上首席軍機大臣後,經常跑到奕譞那兒討主意,你說他沒主見也好、懶惰也罷,反正他就這麼照著奕譞的指示辦了。世鐸這傢伙還挺貪財的,“不拒收取賄賂”,照單全收,所以他的財富在諸王中可是數一數二的。

這朝堂上的事兒啊,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不過話說回來,慈禧太后的這波操作,也真夠讓人大跌眼鏡的。撤了奕訢的軍機大臣職位,換上了這兩個“平庸之輩”,這朝廷的未來,還真得讓人捏把汗啊!

這新軍機處的人員啊,跟原來的那批人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他們在見識、威望、能力和人品上,都跟原來的軍機處沒法兒比。他們這些人啊,都是些不懂國際規矩、不熟悉國內情況的老頑固、腐敗官僚。真是越來越差勁,一蟹不如一蟹啊!

有人覺得這次的軍機處大換血,就像是“易中樞以駑產,代蘆服以柴胡”,這句話兒說得太對了!就是說你用一個劣質的馬匹替換了良馬,用沒用的雜草替換了上好的藥材。這可不是一針見血的評價嗎?

這新軍機處的人員啊,看著都讓人著急。他們要是能好好表現,給國家出點力,那還好說。要是他們繼續保持這種不靠譜的狀態,那可真是要讓人擔心了。畢竟,國家的未來可都在他們手裡呢!

這新軍機處啊,從某種程度上講,簡直就是慈禧太后的玩具!甲申易樞之後,慈禧太后可是擁有了毫無約束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清朝的腐敗程度也跟著水漲船高。有人就說了:“這樞垣大換血之後,時局可是大變樣了。但看起來,這新上任的傢伙們好像都不是什麼能搞定亂局的人啊,這可咋辦,我擔心這隨意更替,國事會越來越糟糕。”

這時的慈禧太后,在處理政治事務上的手腕已經練得爐火純青了。

當然啦,在處理政務上,慈禧太后是不必也不能去問未成年光緒帝的意見的。為啥呢?因為這光緒帝還小啊,啥都不懂。從《翁同龢日記》裡看,三月二十一日那天,光緒帝讀書的時候突然發脾氣,鬧著不學了。翁同龢就勸他,結果光緒帝“直接摔門而出”。翁同龢耐心地勸了半天,光緒帝才“回到座位上,開始聊別的,情緒稍微穩定了點”。但沒一會兒,“不知道說了啥,又發火了”。這可把翁同龢給嚇得不輕,“天哪,這孩子的心思真是讓人捉摸不透,太嚇人了”。

這時的慈禧太后和未成年光緒帝的關係啊,就像是大人在哄小孩一樣。慈禧太后是大人,手握大權;光緒帝就是那個任性胡鬧的小孩。所以啊,這新軍機處就成了慈禧太后手裡的玩具,想怎麼擺弄就怎麼擺弄。

話說這光緒十二年(1886年),光緒帝已經十六歲了,到了可以親政的年紀。按照清朝的規矩和老百姓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