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聽愣了:“寇姑娘?”

她當然不是不記得寇姑娘這個人了,老太太記性好著呢。

大年初一朝賀時她在一眾外命婦面前發話要為寇姑娘留意合適的兒郎,等於把寇姑娘的親事捏在了手裡。

只要她不提,少卿府就不敢擅自做主,寇姑娘便只能等著。

再過個幾年,寇姑娘就二十多了……

太后吃驚的是她這個孫兒竟然喜歡寇姑娘。

秀王頭上還纏著軟布,雖然太醫說可以挪動了,此刻看起來還是有些虛弱。

他微微低頭,神色赧然:“聽說皇祖母要為寇姑娘挑選夫婿,孫兒心悅寇姑娘已久……若是皇祖母能成全,孫兒感激不盡……”

太后張張嘴,一時不知道說什麼。

她拿捏寇姑娘親事,純粹是不喜那個與辛氏行事相似的小丫頭,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孫兒會求到她頭上來。

沒有秀王捨身護她,太后自是一口拒絕。

但話說回來,沒有救了太后這事,秀王也不會開口了。

太后正是對秀王一顆心最熱的時候,拒絕吧怕傷了孫兒的心,可要是答應,那寇姑娘豈不成了王妃?

“平兒心悅寇姑娘?”興元帝來了興致。

與太后不同,興元帝對寇姑娘頗欣賞,想想那小姑娘要是成了自家人,似乎還不錯。

被興元帝這麼一問,秀王臉更紅了:“寇姑娘心性純善,人品貴重,令兒子心折.”

興元帝笑笑,看向太后:“母后覺得呢?”

太后反問:“皇帝怎麼想?”

“平兒今年十九了,是到了娶妻的時候。

寇姑娘品貌出眾,難得平兒喜歡,兒子沒什麼意見,就看母后的意思.”

興元帝是瞭解太后的,他要是表現得很樂意,太后恐怕就反感了。

他對此一副可有可無的態度,反而有利於促成這件事。

要說興元帝非寇姑娘這個兒媳不可,那也不至於,但他對寇姑娘有好感是真的。

百官勳貴家的女兒對他來說是面目模糊的甲乙丙丁,寇姑娘就是鮮活的人。

太后皺著眉:“哀家就是覺得寇姑娘出身低了些.”

“兒子記得寇姑娘的父親是進士出身,官至知府,論出身不算低了.”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是地方上最高的行政長官。

“可她父母都不在了,說起來不是個有福的.”

太后嫌棄出身是藉口,其實就是覺得這樣便宜了寇姑娘。

“皇祖母願意為寇姑娘的親事做主,就是她最大的福氣了.”

秀王輕聲開口,毫無鋒芒,“至於孫兒……皇祖母若覺得孫兒與寇姑娘不合適,那……孫兒聽皇祖母的.”

他竭力作出若無其事的模樣,低垂的眼簾遮住失落。

太后不由心軟。

到了太后這個地位,這個年紀,把吃軟不吃硬發揮到了極致。

逆著她來就等著倒黴吧,要是不爭不鬧,老太太反而會多尋思幾下。

現在太后就開始尋思了:孫子才救了她的命,也是她問他想要什麼的,結果孩子提了她又不答應,這確實有點不合適。

罷了,就便宜那個寇姑娘了,真要嫁進了皇家,不懂事的話敲打起來反而方便。

太后找了個自我安慰的理由,鬆了口:“你若真的喜歡,那就依你.”

秀王一愣,而後大喜:“多謝皇祖母成全!”

太后見狀不由彎了嘴角:“你的傷還沒好,回去後好好養著,不要為這些費神,皇祖母和你父皇會安排好的.”

秀王再道謝,眉梢眼角皆是喜色。

太后看在眼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