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五一面基老穆 (第3/3頁)
男性夏天穿什麼衣服不顯胖 孟霜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姑獻壽》,想聽的人都可以進來聽,不用買票。”
《麻姑獻壽》是京劇裡專門用來拜壽的名段之一。
老穆帶著楚青魚一路往前走,穿過了練功的後院,又過了道月亮門,轉過幾叢用來遮掩視線點綴層次的植株,一個色彩比較誇張斑斕的戲臺就出現在眼前。
楚青魚抬眸一看,就見臺上一簪花別翠濃妝重彩的花旦一手託著象徵長壽的蟠桃,在那裡咿咿呀呀唱道:“到後山摘靈芝製成瓊漿......”
怎麼說呢,好像聽懂了,又好像沒聽懂,只隱隱約約覺得腔調挺美的,但具體美在哪裡,楚青魚又說不上來。
這大概就是她的知識盲區了。
楚青魚也沒想要不懂裝懂,逮著老穆讓他給自己當現場同步翻譯。老穆都無語了,對於正常人而言,這種時候要麼就直接表示自己聽不懂但尊重,要麼就乾脆啥也不說客氣微笑敷衍了事嗎?
怎麼還有楚青魚這樣乾的?
不過很快他又想起來了,好像自己這位遊戲搭檔在很多時候還真不算正常人。
心裡吐槽歸吐槽,老穆還是很認真地給楚青魚先解釋了一下這段戲目的大致劇情,又解釋了一下戲臺上目前正在表演的角色都有哪些。
等楚青魚把這些都瞭解了,老穆才開始同步翻譯,翻譯的不是唱詞內容,而是這一段用了什麼唱法,這一個手勢又代表了什麼,就連走步的姿勢和每一次定格的亮相,他都說得頭頭是道。
於是楚青魚也瞭解到了。
原來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在場景佈置上更注重寫意,腔調則以西皮、二黃為主,伴奏樂器主要用胡琴和鑼鼓等,被視為夏國國粹,也是夏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老穆:“追根溯源起來,其實一開始京劇出自漢調,後來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同時還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京劇最繁盛的時候是在青朝,直至一百年前達到空前的繁榮。”
說完,老穆忍不住感慨地嘆了口氣,回過神來後又想起自己怎麼跟老一輩的人一樣,不知不覺就開始“憶往昔崢嶸歲月”了呢?趕緊看了眼小夥伴,發現楚青魚沒有露出無聊的神態,老穆才鬆了口氣,拉回話題,儘量找有趣的內容說:“這一臺多是文戲,以歌舞為主,一會兒還是有幾個片段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