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節 喜憂參半(一) (第1/2頁)
晉中鏡中的主要角色介紹 兔兒知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崔毖拿起一個柿餅,笑問道:“道儒,叔公也是不願摻和張司空與辛家的是非,就連裴侍中也沒有在殿前發表任何言論,都是在冷眼旁觀。”
“堂兄,盧尚書(盧皓)可有在殿前進言?”崔意淡笑問道。
崔毖搖搖頭,皺眉回道:“他這兩天沒有上朝,說是生病了,經太醫診治是體虛內寒,消化不暢,估計要休養幾日了。”
崔意聽後不禁笑道,“定是子諒出的主意,趕明讓雨輕做一些酸奶帶到盧府去,說不定盧尚書就能好起來了。”
“酸奶?”崔毖不解。
這時一名侍婢緩步走進來,堆笑道:“道遠郎君,夫人已經備好了宵夜,請你過去品嚐。”
崔毖含笑點頭,走了幾步,又回頭笑道:“我看不如給你挑幾名侍妾,最近外面總有一些風言風語的,什麼時候你和郗遐成一丘之貉了?”
“我和季鈺兄之間本來就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一時間也難以解決。”崔意不以為然的笑了笑。
“你們倆還真是奇怪。”崔毖搖了搖頭,快步走開。
沒過一會,覃思走了進來,雙手遞上一封書信,崔意拆開來看,沉吟道:“堂叔說的那個楊霄到底是什麼人?”
這封書信也是從清河崔氏祖宅送來洛陽的,正是崔基寫給他的信,上個月崔意就有寫信給自己的這位堂叔,所言之事正是有關楊駿收藏的那幅名畫《張儀相鹿圖》,更戲說張儀以連橫破合縱大敗楚國,將楚懷王玩弄於股掌之間,憑著一張嘴攪動風雲,他這位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可謂是空手套白狼,與蘇秦為同門師兄弟,實則兩大忽悠也。
崔基當年任楊駿太傅掾,在楊駿被誅後,並未直接返回清河祖宅,而是去往了弘農郡,這件事還是崔意在派人暗中調查河內懷縣季氏之時偶然得知的,因為崔基在離開弘農郡之後就在河內待了一段時間,過了大半年才回到清河祖宅的。
崔意直接在信中調侃崔基每日醉臥山林,製造假象用以矇蔽大家的眼睛,如果他猜得不錯,當年閻纘以家財安葬楊駿,崔基定然也是暗中拿出了錢財,閻纘雖從未提及崔基,但是閻維卻在無意中說出崔基曾寫過書信給他的父親。
面對崔意種種的質疑,崔基也不再否認,或者說他就是在等待崔意發現這些,因為他需要判斷崔意有沒有這個能力介入楊駿舊事當中,畢竟遺詔之事關係重大,他知曉的並不多,只有一人,楊霄,他是楊駿最親近之人,想要獲取遺詔,必要找出此人。
當年崔基去弘農郡正是為了找尋楊霄,可惜他並沒有出現,只是派人給他帶了封書信,信上說讓他莫要再出現在弘農郡,更不要追查遺詔之事,這樣對他沒有好處,因為已經有無數雙眼睛在暗中盯視著他,既然遁逃了,就應該選擇安靜的活著。
並告誡他不要再與潘岳來往,因為潘岳本就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在楊太傅在世時,就私下與楚王司馬瑋的長史公孫宏來往甚密,趕在楊太傅被誅之前,離京去辦事,可見他早就知曉賈后要聯合楚王司馬瑋對付楊太傅。
之後公孫宏幫助太傅主簿潘岳去做長安令,逃過這一劫,潘岳又以母親生病辭官,在家侍奉母親,之後依附賈謐升任黃門侍郎,想必他早已將楊太傅拋之腦後。
所以崔基在回到清河祖宅後就整日無所事事,醉酒不醒,可即便如此,賈郭一黨的人也時常來試探他,想來都是潘岳這個牆頭草在中間挑撥是非,讓他不得安寧。
在這封信的最後,崔基提到賈謐應該有五大心腹謀士,分別是琅琊王洵、平原華承、潁川荀恪、北海邱飛、汝南和濟,他們五人中以華承和邱飛最有才幹。
崔意合上書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後沉吟道:“明日我要出城去看望京陵公,恐怕是不能去魯郡公府上赴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