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陳尚食可是老相識,記得朕還是皇子的時候,陳尚食就是宮中典膳,伺候朕的飲食。

朕不吃茄子,陳尚食便用盡心思變著花樣做茄子,做出來的茄子完全沒有茄子的味道和口感,朕才能吃兩口,前幾日的烤茄子不錯,是陳尚食親手做的吧?”

“皇上英明,老臣進宮第一天,感念皇上記掛,思來想去只有這一身手藝可以報答皇上,多年不做菜,只怕手生,皇上覺得好吃就是老臣最大的安慰。”

“仇星,賞金豆子。”

仇公公應聲,陳嬤嬤又拜道:“謝主隆恩。”

“宮裡大約只有陳尚食能花這樣的心思,不過朕最懷念的,還是與陳尚食探討飲食故事。

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所以吃的東西要精細處理,不可馬虎,這還是陳尚食當典膳的時候,與朕討論過的內容。”

陳嬤嬤恭敬補充道:“還有廚祖伊尹的故事。”

“一個能從五味調和,以烹飪喻治國的宰相廚師。陳尚食還說因為廚祖伊尹,廚子們的最高理想,其實不是做最好的飲食,而是能夠輔佐明君。”

“皇上聰慧,少年時對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一點就通,實屬百姓之福。”

皇上哈哈大笑,整個耳房中迴盪著寬厚的笑聲,兩個人聊得火熱,一旁仇公公見機提醒道“皇上,該用膳了。”

“用膳吧。”

門口的太監提示汪以芙進去侍膳,汪以芙躬身進門,繞過屏風跪到陳嬤嬤側面,陳嬤嬤跪坐地上,面前是一方矮桌。

皇上身穿釉藍暗紋龍袍在北面高坐,面前是一方暗金色的圓桌,屋裡擺著三大方桌,放著那六十四道菜。

皇上掃了一眼所有的菜餚,問了幾道模樣特別的菜是什麼,最後點了冷的滷水鴨子,皮蛋豆腐,醋泡魚皮,以及熱的櫻桃肉,麻辣兔肉,鮮蘑釀魚蝦,香酥脫骨鴨,鮑魚雞翅,燉三鮮肉卷,芙蓉芽菜,金銀冬瓜湯,還點了一個茯苓栗子羹。

菜剛點完,一旁仇公公又提醒道:“皇上,今兒尚食局做的翡翠芝麻餅,是個新鮮菜,您嚐嚐?”

仇公公說完,皇上又多看了桌子一眼,看到那盤綠餅子,便也點了讓人去拿。

每點一道菜,侍膳宮女用勺子扒拉兩塊下來,一塊遞給汪以芙,汪以芙再夾到陳嬤嬤的銀盤子裡,陳嬤嬤吃了以後沒事,另一塊才會送到皇上的桌上。

皇上的桌上還有一碗白飯,一碗紫米飯,一碗八寶糙米飯,一碗麵條和一碗細米粉,每一份都有一筷子的量在陳嬤嬤桌上。

皇上對每一道菜都是淺嘗則止,每一碗主食也不過兩口。

吃到櫻桃肉的時候,皇上放下筷子,說道:“也不知是什麼緣故,總覺得這櫻桃肉,不如以前陳尚食做的好吃。”

陳嬤嬤淺笑答道:“回皇上,這口味是正確的味道,老臣做了多年的飯,偶爾也會自己胡亂加些東西,皇上若覺得老臣那口好吃,回頭老臣讓御膳房按老臣的方法做就行了。”

“陳尚食回到尚食局,該把自己的手藝都教教她們才行,不然皇家飲食,漸漸不如宮外百姓家的可不行。”

“老臣一定盡力。”

這一桌菜,汪以芙都或多或少在內教坊見過了,唯有皇上最後點的翡翠芝麻餅,汪以芙從接到手的那一刻起就充滿好奇。

這餅本是半個巴掌大的圓形,翠綠色,被一切為二,一半到陳嬤嬤這裡,另一半等著送到皇上桌上。

陳嬤嬤這裡的半個餅,切面可以看到餅裡面有很多層次,捏起來必定夠蓬鬆,中心是個芡實白的餡兒,汪以芙根據顏色推斷應該是個魚肉餡。

皇上最後吃這餅,剛咬一口嚼了嚼,神色一頓,便問:“這餅是尚食局誰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