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金海兩口起床,玉芬做飯,金海打掃院子。金海把院子掃得乾乾淨淨,身上也見了汗。

往天上看去,天色藍藍,白雲悠悠,日光柔柔,金海深吸一口清晨清冽的空氣,頓覺頭腦清醒。

走進屋子,玉芬飯已經做好,早飯是稀粥饅頭,還有些蘸醬菜,小蔥黃瓜之類,吃著清爽,兩口子吃罷早飯,一起打掃了下屋子。

金海說“今年肯定好種田”,語法問“你咋知道?”

金海笑了,反問道,“知道今天是啥日子不?”,玉芬說“知道啊,立春啊,一會兒我還打算炸春捲呢。”

金海高深莫測,他喜歡在玉芬面前抖落他肚子了那點學問,他說“老話說“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今天天氣這麼好,可不是好種田麼?”

玉芬面現崇拜神色,對於金海的裝逼範兒,她總能恰到好處的配合。

上午九點多,村長李偉國來了,喊金海去“打春牛”。

四個男人從村長家裡抬出一頭紙糊的老牛,這紙牛是事先找縣城裡的花圈鋪子扎的,昨天才拉回來,放在村長家的倉子裡面。紙牛通體金黃,和真牛一般大小,十分逼真。牛頭仰著,牛脖子下面還掛著個真鈴鐺,叮叮噹噹的,旁邊還有紙紮的犁。

吹喇叭的,敲鑼的,敲鼓的走在最前面,還有幾個人踩著高蹺,裝扮成古人模樣,長袍大袖,扭扭噠噠領路,幾個未出嫁的姑娘衣著鮮豔,手捧著各色祭品,四個男人抬著春牛緊跟其後。接著是金海、李偉國以及村子裡幾個德高望重的人跟在春牛後。再後面是一眾村民。一群半大孩子繞著隊伍,手裡面拎著鞭炮,時不時的放上幾個。滴滴答答,咚咚鏘,咚咚鏘……好不熱鬧。

一行人繞著村子走了一圈,所有一行人來到土地廟前,春牛落地,春牛前放上供桌,獻上祭品,敲鑼打鼓吹喇叭繼續。

金海立在牛前大聲念祭詞道“三陽既至,庶草將興。爰出土牛,以戒農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塗;成毀須臾之間,誰為喜慍?”

村長李偉國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報春,第一報——“風調雨順”,村民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村民們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村民們再同聲呼應。這叫做“報春”。

燃放鞭炮,村長放下旗子,手持長鞭,在春牛身上抽了三下,是為“打春牛”。

然後燒紙錢,全體村民跪在廟前三叩九拜。

禮成。

眾人把春牛在土地廟前燒了,收拾好衛生,各自散去。

各位看官,東北很大,各地風俗多有不同,我所在家鄉並無打春牛的習俗,但我的一個同在東北的朋友,他那裡就有打春牛的習俗。我根據他所敘,敷衍了上面一段,不盡不實,博各位看官一笑。

金海和玉芬回家,玉芬本來打算油炸春捲來吃,聽金海講想吃春餅,就又改烙春餅。

三碗麵粉,分成兩半。一半涼水和麵,一半熱水燙麵,攪成棉絮狀,混在一起,開始揉麵。手光,面光,盆光,麵糰活好了。放入盆中醒二十分鐘,上面板。

把麵糰搓成棍狀,揪成乒乓球大小的劑子,壓扁,一面塗油。把兩個面劑子帶油一面貼在一起,擀成薄薄的麵餅。起鍋,燒油,烙餅。餅熟之後,把餅從中間揭開,就是兩張輕薄香軟的春餅,可卷萬物。

玉芬和麵烙餅,金海切肉丁,炒了個肉醬,接著又炒了個土豆絲。金海去後院大棚摘來黃瓜、小蔥、香菜、臭菜、苦麥菜,洗乾淨放在盆中。二嬸又切了盤涼肉,飯菜上桌,老兩口坐定。

看著滿桌子可心的飯菜,金海和玉芬食指大動。放一張春餅在盤中,抹上薄薄一層肉醬,再捲上小蔥,香菜,黃瓜條,咬上一口,餅香、醬香、菜香,層次分明,簡直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