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和王百勝轉業回家。金海本不是靠山村村民,應當回原戶口地落戶,但是因為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金海想要轉戶口到靠山村。好在那時的靠山村本地戶並不多,加上他是退役軍人,在戰場上立過功。金海的原團長陳瘸子也是東北人,因為金海從部隊被迫轉業的事情,心裡有些愧疚。多方輾轉找關係到縣裡,要求給金海一定的照顧。縣裡一句話,金海成功落戶靠山村,按縣裡要求還給金海分了八畝地,不用上繳公糧。

金海用退伍金在朱志國和玉芬的家旁邊蓋了三間房,一間主屋,一間廚房,一間倉庫。當然那時是土房,花錢不多,五六百塊。欲蓋彌彰的是和朱志國家還隔了五六米寬的過道,可把朱志國噁心壞了,還好他是個明白事理的,知道這事與玉芬無關,要不兩口子非得天天干仗不可。好在玉芬安守本分,哪怕迎面碰到,也不和金海多說一句話。金海也是如此,從不逾矩。可是朱志國還是彆扭得不得了。

八十年代,許多政策還不明朗,農村養雞,一家都不能超過兩隻,農村糧食產量不高,大部分還要交公糧,生活困難可想而知。金海家有八畝地,還不用交公糧,按說生活應當不錯 ,可他家卻常常斷頓。為什麼呢?金海對朋友義氣,見不得朋友受窮,常常這家兩碗米,那家兩塊錢的給,注意是給。加上姐姐家裡也窮,金海還得定期給姐姐點錢。還有那時的金海不太會種地,金海三歲沒了媽,十二歲沒了爹,哪學過這個,只能邊學邊幹,莊稼收成遠不如別家。故此金海雖然不用交公糧,但也得常常吃喝不上。

王百勝家也在靠山村,金海一斷頓就上他家蹭飯,沒辦法,總不能餓死吧,再說誰讓王百勝是自己戰友呢。戰友啊,那可是人生四大鐵之一。

王百勝老爹叫王山嶽,參加過棒子國的戰爭,是百戰老兵,功成身退,回鄉務農,為人大度。金海見過王山嶽老幹爹的勳章,花花綠綠的一盒子,那是真正的功臣。可惜的是,那些勳章後來都給孫子拿著玩了,有次金海問起,竟然一個都找不到了。金海懷疑王百勝轉業務農是受了他爹的影響。

王百勝的媽叫李香蘭,典型的東北女人,潑辣好爽,心眼還好。

王山嶽兩口子秉承多子多福的觀念,一共生了六個孩子,三兒三女,有意思的是前面連生三個兒子,後面連生三個女兒。家裡面勞力多,生活就過的下去,雖然窮至少不捱餓。窮是必然的,那時誰敢不窮?國家總理都得穿帶布丁的衣服。

三個兒子分別是:老大王百利,老二王百強,此他還不叫王二懶,老旮瘩王百勝。就看三個兒子取得名字,可見得王山嶽有多愛這個國家,多麼期望這個國家得到勝利。

三個女兒起名隨意:大女兒王大丫,二女兒王二丫,三女兒王小丫。看三個女兒的名字,王老爺子重男輕女也可見一斑。

金海一斷頓就往王百勝家跑,不得不說王家人個個大氣。那年頭油水少,人反而吃得多,每天李香蘭老太太都是數著米下鍋的,人都是將將吃飽。金海跑到人家吃飯,他吃一口,別人就少吃一口。可即便這樣,王家人臉上看不出一丁點的不滿來。王百強也是如此(王二懶),後面還稱王二懶。

王百勝老孃李香蘭是真喜歡金海,不但不苛待,反而有個雞蛋啥的,還偷偷的往金海口袋裡塞。金海人高馬大,相貌堂堂。王家三個閨女,除了小丫把金海當哥之外,剩下倆個都對他存了慕艾之情。王家一家都存了把一個女兒嫁給金海的心思,可惜金海心裡只裝得下一個人,但說不出口。

王家人的意思隱隱約約透著王百勝,金海知道的清清楚楚。金海愁壞了,萬一王山嶽老兩口提及,似乎自己怎麼拒絕都不合適,都會傷人。突然金海靈機一動,先下手為強。

這天金海湊了幾樣禮,就來到了王家來見王家老兩口,金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