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接觸施工企業 (第2/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國人開辦的真正講平等,幹活不僅能拿到錢,還能學到真技術。
就比如這位廚房大媽,她現在已經學會了湘菜,常年在廚房做事,臨期食品或者當日吃不完的飯菜她都能帶回家,可以養活家裡好幾口人,同時還有工資收入。等過幾年,她還想讓大女兒也來上班,做個前臺接待之類的職位,多懂一門外語就是吃香。
南外建的人也介紹經驗。他們開辦企業,做當地工程,用工比例這方面的處理有獨家秘訣,增加了許多看起來不太正式的“正式編制”崗位。
比如正常國內施工企業,可能需要不了那麼多後勤和小工,這裡就招聘一水的後勤人員,優先女性,尤其是那種單親家庭,還給她們提供各種幫扶,就比如營地裡居然有托幼所。
這些單親家庭的媽媽們來工地打工,什麼安全“監督”、打掃幫廚這都是很重要的崗位,女性更細心。而她們的年幼子女不能丟在家裡沒人管,來工地這裡,企業給統一免費照顧。照顧就要用人啊,於是這就解決了很多當地人的崗位編制問題。
所以在營地裡溜達著很多當地人,大部分就是這樣的“後勤”人員。女職工大部分就“內部消化”了。女工本來就比男工便宜,這還帶動了當地的女工就業率,是當地管理者能出的政績。
還有一些想認真學技術的工人,無論男女,自然可以從小工往專業工人轉換。不認真的學不會的,就繼續做力氣活,幹一兩週覺得累,都不用他們給開除,許多安全“監督員”盯著看呢,每週評比,優勝劣汰直接扣錢,人家自己就不來了。反正小工有很強的替換性。
如此一來,只要合同規定好國內和當地人用工比例,南外建這裡總是能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可以找到當地最優秀的工人,也能管的住這些工人,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
南外建這邊的負責人也是姓劉的,與劉老闆還是老鄉,說話口音近似。不過劉總是學電工出身的老工程人了,頭髮斑白,自稱大半輩子都在工地上混,海外也闖蕩了十來年。他再有兩三年就想退休回國了。
劉總敏銳發現了林若妍只想做短期專案,那麼他這裡能提供的施工服務其實更合適。而且劉總想著回國後也要找個更舒服的退休“返聘”工作,去林若妍這樣的房產私企當顧問豈不是正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