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總有了自己的計劃,看林若妍的眼神越發和善,對林若妍的專案自然很上心。在言談間委婉表達出了自己對未來的期許,因此也很願意在目前玻瓦國的專案上能達成合作,為了表達誠意,他的報價比另外兩家施工企業低了不少。

林若妍聽話聽音,自然猜到了劉總鋪後路的打算,她雖然已經有老焦這樣的大拿,不過她的專案未來也是遍佈國內多地,能有劉總這樣的高手加盟,肯定是好的。

那麼就在這邊專案上合作一把,試試雙方的實力和誠意。

施工隊初步就定南外建了。設計單位,林若妍還要回去和京市的大設計院聊一下。

現在國內地產行情火爆,一般設計人員不會想出國做專案,很多國企大院的海外專案,都是援助不發達地區,比如非洲和中亞一些窮地方,哪怕補貼高,但是氣候惡劣,還有戰亂等生命威脅,響應者都是為了提幹才會當任務去做,賠錢賺吆喝。

林若妍這邊接的不是援建,而是商業化很強的成套專案中的一環。這比援建專案的設計費高多了,南美這邊的工作條件也比非洲好。她要優選國企設計院做過海外專案的專家來。

大國企的員工比私企覺悟高,技術能力也強,開闢出海外戰線是迎合國家大戰略,提前佈局說不定能行。一家談不攏,就多找幾家,總有願意去海外嚐鮮的。

從現實世界來的林若妍知道,國內的房產市場不會一直火爆,住宅設計費幾十年不漲價,地產甲方的要求卻與日俱增。如果一直做國內市場,效益會越來越低,內卷越來越嚴重。大院設計費三十塊一平米,私企八塊就敢接,比低價拼不過,那就要想其他的路子開拓市場。

這些道理,她相信大設計院的領導應該能明白。

林若妍一定拉上設計院而不是自己的設計部做海外專案,就是想盡量節省自己的人力。

按照原書劇情,玻瓦國的黃金髮展期也就是現任總統在世時這十年左右,她的房建專案爭取兩三年內搞定,收回投資,不求盈利多大,十幾個億進出做平也可以為她本人續命。

更何況,根據她走訪調查,做房建還真有得賺。當地石油等資源便宜,用未來產出的資源評估抵押貸款,我國借錢給他們,他們用借款購買我們的服務,最終就用資源來還。

這就讓玻瓦國並不需要太多外匯,花起借款也不過是銀行走賬的資料而已,感覺不明顯。房建從設計到施工,我們的專案要價比歐美便宜,還足夠快,兩三年平地造新城見成效,基建狂魔不是白叫的,當地當然願意花大價錢購買。

這世上什麼最貴,除了人才就是時間了。用他們那比礦泉水還便宜的石油換金錢,用錢換時間,那肯定划算。等歐美那些半年才能做完設計,五六年才能蓋出一棟樓的速度,大選早就過去了。

至於房建的利潤呢,當地只要給好了地,平地建新城總包工程交鑰匙,每平米報價當然好幾千塊錢,實際成本兩千以內就能控制。這中間差價就是房企的利潤。

而且當地簽署合同,慣例的首付款就是百分之三十。說白了,如果報價八千塊做一百萬平米的房建,實際成本透過用國內工人和國內建材大幅壓縮,兩千多能做下來,合同一簽第一筆付款到賬,這個專案的成本就已經全都覆蓋了。

接下來後續的付款全都是利潤,一平米建築面積賺五千,蓋的都是標準化程度極高的普通住宅,利用匯率差倒騰,相當於國內售價八千元的商品房利潤。書中時代放眼國內,一線大城市像此類品質的普通住宅也就是三四千一平米的售價,還要自己想辦法銷售呢。玻瓦國這邊包銷,當地政府買單,蓋完透過驗收,就能拿最後一筆錢走人,實在是省時省力。

林若妍為什麼一上來就用一百萬建築面積來衡量這個專案呢,其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