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接觸施工企業 (第1/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務虛的會議開完,林若妍又在這個省周邊考察了幾個當地建材廠,以及大宗建材批發集散地。更加確定這些地方的材料水平和生產效率不太能滿足國內那種施工速度。
所以將來若是從袁總的大合同中分包房建專案,她要多加點工期,成本自然也會因為當地設廠或者船運過來有一定的提高,每平米建造成本比國內經適房要貴一倍不止。
再有,一心為民的政府,花錢買房子求的就是民心,在玻瓦國具象為選票。這裡造房子控制成本肯定是要的,但質量水平必須有保障,讓當地人拎包住進來。
指望當地人施工,又貴又慢,技術和施工裝置也跟不上,基本沒戲。要造高層住宅,還要依賴國內的施工隊。
林若妍透過劉老闆瞭解到當地已經有了我國“出海”的施工企業。什麼鐵總、新建設團和南外建這樣的,這些成熟的施工隊,大到路橋小到別墅什麼都做過,而且不止是南美,在非洲也做過專案,是常年奮鬥在海外的鐵軍。
這三家企業,林若妍這一次肯定要專門拜訪。
這三家都在玻瓦國首都有專案,負責人在市裡或租或買了公寓,不過平時基本都在專案營地住著,方便就近決策,營地內也相對安全。
她找了關係約好了人,先去的就是鐵總那邊。
鐵總的負責人是個戴眼鏡的中年人,與面板曬得黝黑的幹工程出身的人一比,顯得滿是書卷氣。
一聊才知道,這位是財務出身,後來帶了一支隊伍專門做海外的專案。他在工程技術方面基本依賴團隊,而自己更擅長就是怎麼倒騰錢和搞關係。也是他最早弄出來怎麼讓打前站的同志們有活錢用。
否則事事打報告申請錢款,搞關係那麼多不能有發票的事,不能讓出來海外的人自己墊錢。他在這裡就是財神,穩住軍心。
人家願意跟林若妍聊,明說了他們更在乎袁總那邊的大基建。你開荒種地搞新市鎮,道路和管線總要有人做吧?鐵總這邊技術一流,穿山開隧道,遇河架大橋,獨特優勢其他的施工企業比不了。
林若妍後來去了別家營地,也發現鐵總這邊的營地規模最大,本身就有不少國內的技術工人在。
新建設團那邊的優勢在於做公建,他們直接說了,第一個專案是給現在的總統建造培訓學校,是保密專案。至今他們拿到的所有圖紙都是用完就銷燬的,涉密專案他們在行,民宅肯定也會造,有利潤當然沒問題。
林若妍最後去的是南外建。
這雖然是掛著大國企的招牌,實際肯定與國內已經沒有太多的管理關係了,按時交上利潤,基本是“封疆”一方那種管理模式。
聽說這裡的隊伍以前規模不大,卻來的最早,是給恩州人以及僑胞做了不少小住宅或者商店裝修什麼的。人家不在乎活大活小,有生意就做,而且他們的優勢是與當地施工方面的人才有長期穩定的合作。
他們這裡後勤人員一水兒的都是會講國語的當地人。這說明是合作久了,人家普通日常簡單會話都學會了。
林若妍不信,還專門和一個做飯的當地大媽聊了幾句,大媽能聽懂普通話,就是一張嘴都是南外建老闆的那種方言口音。
大媽也很委屈:“當初我以為自己學的是正宗普通話,去你們國內旅遊,還打算炫耀一下呢。結果你們那裡居然有那麼多種方言?我只會說不會寫,勉強能認識幾個字,自己說的好多人還聽不懂,最後只能找了翻譯。回國後報了正規培訓,學了一下普通話。你聽我現在說話,是不是容易懂了?”
林若妍其實也是隻能聽懂七成吧,這還是人家花錢報培訓努力練習後的,可見方言的感染力,她就不打擊人家了。
當地人學習國語的熱情還是工資高,海外來的許多企業,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