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別開這種玩笑了?”孫唐無奈的說到。

“誰說我是開玩笑了?”孫唐爸爸笑著說道。

“我知道白頭鷹這裡對自己的血脈並不是太看重,因為這裡的人私生活比我們華國要混亂的多。”

“但是我們一家作為華裔,卻不能這樣。”

“因為血脈的延續,對於我們華國人來說是無比重要的一件事。”

“《百家姓》是我們華國從宋朝流傳下來的一部關於漢字姓氏的作品,雖然沒什麼文理,但是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就是因為每一個姓氏,都代表著一條血脈。”

“就比如我們的“孫”這個姓氏,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就是姬姓孫氏,也就是周文王的後代。”

“白頭鷹這裡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我們華國人這麼重視血脈,甚至現在我們有些華國人自己也不理解,認為這是封建思想,是重男輕女的糟粕。”

“重男輕女當然是不對的,但是我們華國人之所以重視血脈,其實也暗合了現代的科學依據。”

“現代醫學證明,人類共有23對染色體,如果染色體是xx就是個女孩,xy就是個男孩。因此夫妻雙方,女方只能提供x染色體,而男方可以提供x也可以提供y。”

“所以胎兒的性別是由父親提供x染色體或者y染色體產生。如果提供x就是女孩,提供y染色體,就是男孩。”

“而延續自己的基因是每一個生物的本能。”

“這也是我們華國人無比重視能不能有兒子來傳承自己姓氏的原因,因為自己的姓氏就代表著自己的y染色體,也就是DNA。”

“有了兒子,就代表著自己的基因繼續延續了下去。”

說到這裡,孫唐爸爸笑了起來,接著說道。

“其實這既是很多人重男輕女的原因,也是很多敗家子產生的原因。”

孫唐奇怪的問道:“重男輕女的原因我聽明白了,但是你說的敗家子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意思?”

孫唐爸爸笑著回答道:“這裡有一個經典的故事可以回答你的問題,那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由來。”

“何不食肉糜的意思你應該是知道吧?”孫唐爸爸問道。

“知道啊,意思就是不知道實際情況,提出不切實際的建議。”孫唐回答道。

孫唐爸爸繼續說道。

“何不食肉糜是晉惠帝司馬衷鬧出的笑話。有一年,各地鬧饑荒。老百姓沒飯吃,天天都有餓死人的訊息傳來。

這件事給晉惠帝知道了,就問大臣說:“好端端的人怎麼會餓死?”

大臣回奏說:“當地鬧災荒,沒糧食吃。”

惠帝靈機一動說:“為什麼不叫他們多吃點肉呢?”大臣們聽了,個個目瞪口呆。”

孫唐爸爸接著說道:“聽了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覺得很好笑,覺得這個晉惠帝真是一個糊塗的弱智。”

接著問孫唐道:“你會不會也這麼覺得呢?”

孫唐實話實話道:“確實有點。”

“很正常。”孫唐爸爸說到。“一個能說出這種話的皇帝,當然是一個糊塗蛋。”

“但是,晉惠帝只能算是糊塗,你知道最糊塗的敗家子是誰嗎?”孫唐爸爸問道。

“不知道。”孫唐搖頭回答道。

“最糊塗的敗家子是晉惠帝的父親,晉武帝司馬炎。”孫唐爸爸說到。

“晉武帝也是弱智嗎?”孫唐問道。

“當然不是。”孫唐爸爸說到。“晉武帝司馬炎不但不是弱智,在年輕的時候甚至還算得上是挺有能力的。”

“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懿的孫子。本來晉國的開國皇帝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