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火種計劃 (第3/4頁)
四合院開局賞賈梗三耳光 90後的奮鬥 加書籤 章節報錯
。
鋼鐵的種子已經種下,但黃智超深知,一個民族的復興,光有“利齒”是遠遠不夠的。
決定未來的,不是機器,而是掌握機器的人;不是槍炮,而是使用槍炮的頭腦。
在“鐵砧”工程步入正軌的同時,一項更為宏大、也更為艱難的計劃,被他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他給這項計劃,起名為——“火種”。
寓意為:為這片黑暗的土地,播撒文明與知識的火種,靜待其燎原。
計劃的核心,是建立一套覆蓋全特區的、從學前到職業技術培訓的免費義務教育體系。
當這份計劃書,擺在三角圓桌上時,引起的震動,甚至超過了當初的“穀倉計劃”。
“主席,我不是反對。”方振武第一個皺起了眉頭,“可是……我們現在哪有那麼多人力物力?修路、建廠、墾荒,到處都缺人。把青壯年都拉去讀書,誰來幹活?而且,我們哪有那麼多老師?錢又從哪裡來?”
方振武的話,代表了絕大多數軍事幹部的想法。在他們看來,讀書是和平年代才該考慮的事情,眼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一位從坤沙手下收編過來的撣族頭人,也用蹩腳的漢語說道:“主席,我們撣族的孩子,從小學習打獵和種地,才是正經事。讀書……那是和尚和城裡老爺們乾的事,我們學不來,也沒用。”
反對和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一次,連一直無條件支援黃智超的段希文,都面露難色。他雖然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但也深知其中的艱難。
“主席,人心未定,百廢待興。此事……是否操之過急了?”
黃智超靜靜地聽著所有人的意見,沒有反駁。等大廳裡安靜下來,他才緩緩開口。
“我給大家講三個故事吧。”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個故事,關於我們自己。我們九十三師的父輩,當年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精英?可為什麼我們最後會敗退到這裡,像一群孤魂野鬼?因為我們打不過。為什麼打不過?因為我們的國家,造不出比別人更好的飛機大炮。為什麼造不出?因為我們的民眾,大部分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又怎麼可能去理解什麼是科學,什麼是工業?一個國家,四萬萬同胞,卻湊不出足夠的合格產業工人。這,就是我們失敗的根源之一。愚昧,比貧窮更可怕。”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個故事,關於我們的敵人。坤沙為什麼能盤踞金三角幾十年?他靠的,僅僅是毒品和軍隊嗎?不。他很聰明,他開辦學校,送撣族的孩子去泰國、去歐洲留學。他培養出了自己的醫生、律師、會計師。這些人,是他的統治根基。他用知識,將一群烏合之眾,捏合成了一個嚴密的利益集團。我們打敗了他,但如果我們不能培養出比他更優秀的人才,遲早會有下一個‘坤沙’站起來。”
他伸出第三根手指,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變得無比銳利。
“第三個故事,關於我們的未來。現在,美國人給了我們援助,蘇聯人給了我們技術。但他們為什麼給我們?因為我們還有利用價值。等到有一天,我們沒有價值了,或者我們強大到讓他們感到威脅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掐斷一切!我們從‘蛇先生’那裡買來了機器,但我們能買一輩子嗎?真正的強大,是能自己造出機器!是我們的孩子,將來能設計出比德國人更精密的機床,能寫出比美國人更先進的軟體!”
“我辦教育,不是為了讓大家吟詩作對!我是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數學、物理、化學!讓他們走進工廠,能看得懂圖紙,能操作機床!讓我們的姑娘,能拿起聽診器,能走進化驗室!我要讓每一個谷勐的孩子,無論他是漢族、撣族、克欽族還是佤族,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