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船,沿海各處分設巡檢司。

同時上疏朝廷,下令福建廣東沿海各地。

“革渡船,嚴保甲,逮捕奸民。”

連過河用的渡船都要取締,不顧百姓如何過河,以此斷絕海盜私自購買船隻的來源。

因為海盜的猖狂,竟然敢上岸攻城殺官,沿海官府對海禁執行的越發嚴令。

海盜多和本地大戶有牽連。

官府對各家加強了監督,進行編號定界,不得再像過去那樣自由行動,出入嚴格遵守保甲。

同時對百姓每十戶為一牌,牌上寫有各戶主姓名,人口,住址等,以便隨時巡查。

各戶輪流值班,每過三天一巡。

如有人故意隱匿不報,則一家有犯,十家連坐。

沿海形勢惡化以讓人不敢信的速度,各地糜爛之快,令人完全不敢想象。

廣東因為有粵海將軍的督促,官府執行的最為嚴密,福建則不同。

福建山多地少。

民困無生,只能靠海求活。

遵守大周法紀是死,不遵守大周法紀反而可能活,百姓不想死。

因此出海的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因為法律的嚴苛,但凡選擇了出海,就再也無所顧忌。

有的官員只顧上,不理百姓的死活,嚴格按照朝廷規定行事,倒是抓的犯民越多,還越能升官。

也有明智的官員,則認為此道不可取。

如此不但不能消除海盜,反而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海盜。

因此反其道而行,竟然向朝廷建議堵不如疏,不如取消海禁祖制,請朝廷准許福建開海,以港口來管理海商,才是良策。

可是官場上最怕鶴立獨群。

明明是能解決根源的良策,卻引起了彈劾,最後反而被責罰降職。

劣幣驅除良幣。

壞官擠掉好官。

也是為何同樣的制度,卻各種弊端叢生起來,國事敗壞。

無非就是好官都沒了,做壞官不但能升官,還能搜刮民脂民膏發財。

而制度的執行,歸根結底靠的還是人。

相同的制度,不同的人來執行,帶來的結果則是天地之遠。

大周京城的皇帝。

他不是隆慶。

雖然同樣是剛開始親政,他卻不想惹出事端,只嚴令廣東福建儘快肅清海盜,對於違背祖制開海之事。

他的想法,反而認為這些年國事敗壞,就是因為官員不遵守原來的法制。

如此才導致的各事敗壞,竟然認為應該嚴格復古祖制。

對於粵海將軍的奏疏,他極其的滿意,而對於提出改革開海的官員,則呵斥降罪。

而且想要做出成績出來,以向人表明,他比太上皇要聖明。

雖然不懂朝政。

可就抓住一點。

能辦好事的官員就獎勵,辦不好事的官員就處罰,甚至抓入打牢問罪。

可什麼叫做能辦好事,什麼又叫做不能辦好事。

一國政事從古至今都是艱難之極的大話題,又大周如此大的國家,怎麼可能這麼簡單粗暴呢。

如此這般。

廣東福建的官員,哪怕有明白人,也不敢再提開放海禁之事也。

倒是那不顧民生,沾滿了無數違令出海求活百姓的血的官員,一路高升。

心懷良善,還有些人性的官員,反而無法立功,三年大考也比不過別人。

如此形勢下,哪怕海盜越來越多,各地官員都嚴格遵守祖制。

不問其因,只殺其人。

……

“蒼天啊!”

陝西。

亂葬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