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這些年來大周物價上漲,官員們的生活越發的困苦。

地方官有地方上的孝敬。

京官則只能從撥調各地的物資上,獲得他們想要的孝敬了。

在這些京官的支援下,錦州軍的重建,被一路順暢的透過章程,提升了日程。

山東有官員看不過去。

蘇觀得到金州平遼侯的書信,思考了一夜,下了決定為金州寫了奏疏。

“皇上想要恢復遼東,補給重建錦州軍,不如補給金江軍,平遼侯的五年平遼,猶如昨日之言。”

看到山東布政司的奏疏,皇帝又不傻。

本來不準備同意,可是很快,平遼侯的奏疏也到了京城。

“臣數年前所言五年平遼,日夜不敢忘,思盡心濾,竭盡所能,今聖人新掌太極。

臣為皇上賀,金江鎮上下皆忠心耿耿,必當報效聖人。”

唐清安恭敬的奏疏,令皇帝看的十分的滿意。

“此人還算是聰明的,看得清楚形勢,如果真能對我忠心,我也不會讓他不好。”

皇帝龍顏大悅。

忠順王,劉一儒,史鼎等人,認真的商議平遼侯所言。

奏疏他們已經看過。

平遼侯竟然提出,明年大舉進攻蠻族,和蠻族決戰,以絕朝廷後患,為君效忠。

“此人所言是真是假?”

忠順王不敢信。

金江鎮如果和蠻族決戰,不管能不能成功,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對朝廷都是件大好事。

他不怕供應金江鎮物資,就怕平遼侯欺騙朝廷。

“平遼侯從來沒有假話,而且主動請調軍隊入金州,也是對他的制衡。”

史鼎支援唐清安。

劉一儒思來想去,無法做出決定。

從公心上來說,他應該支援平遼侯所言,明年帶著金江軍和蠻族決戰之事。

私心上來說,京官需要錦州軍的供養,他如今為內閣首輔,不能失去官心。

“錦州軍需要恢復,金江軍也當供應。”

良久,他這麼說了一句。

史鼎不滿的看向劉一儒,朝廷如何有餘力一同供應兩部。

恢復錦州軍,不是供應錦州軍,需要調撥的人力物力,那可是海了去。

“忠順王。”

皇帝突然說道。

“朕把錦州託付給你,任你為遼東經略,負責遼東全域性。”

忠順王錯愕的看向皇帝。

劉一儒和史鼎,都被皇帝突然冒出來的主意嚇了一跳。

兩人互相看了眼,立刻都垂下了頭。

忠順王離京,對他們都是一件大好事。

勳貴,文官都不喜歡忠順王。

此人猶如一頭吃人的老虎,日夜盯著勳貴和文官,導致眾人的日子都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