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需完全不能自給自足。

以朝鮮國的體量,如論如何也不可能供應得了全部所需。

唐清安沉思。

國內南方的糧食,他已經運來了,每個月都有,東南亞的海貿,糧食也運來了。

朝鮮的糧食更是年年加碼,已經擠不出多餘的水分。

十萬兵。

三百萬民,平均下來是不到四十萬戶。

相當於四戶人家養一兵。

還有兵甲火藥盾牌等等軍備不提,馬匹,牲口的草料,這些大型牲口的草料需求,不下於人,甚至是人的數倍。

金江鎮的兵不是衛所兵,而是營兵,不事生產的職業兵。

放在歷史中。

養這種職業兵,強盛之朝代都才能養三十萬上下而已,金江鎮如今以小半個遼東來養。

的確是不可能之事。

以前朝廷還未打壓金江鎮,能從朝廷獲得補給,現在沒有理由,是很難獲得的。

“五年平遼,朝廷已經同意了。”

唐清安感嘆道。

馮勝之,顧應時也只能如此了。

謝友成也輕嘆了一口氣。

不以五年平遼的理由,如何打動國內供應金江鎮。

“把明年大軍開動起來,所需要的軍糧,軍餉,行糧,牲畜的草料,欠缺的兵甲,火藥等各項物資。

你們列一個單子出來,我遞給朝廷。”

聽到將軍的話,謝友成點點頭,馮勝之,顧應時都有些擔憂。

“這麼巨大的數目,只怕朝廷不願意給,或者只給一部分。”

顧應時說道。

唐清安搖了搖頭。

“咱們的皇帝親政了,正等著大展拳腳,文治武功,連他的親叔叔都打發去了寧遠。

這個皇帝固執起來,可不會聽人勸,既然打定了主意,讓咱們金江鎮和蠻族決戰,就不會輕易的更改。”

唐清安把賈府,錦鄉侯府等勳貴,向他傳遞的關於皇帝的性子,以及如今朝廷的局勢,向二人講述了一遍。

“那才好。”

顧應時笑道。

“謝司馬,你把軍需儘快列出來吧,和馮支使,顧判官商榷準確,我再來和皇帝約個時間,堅定他的主意。”

幾人領命而去。

金江鎮全部十二萬軍隊,水師五千,明年如何作戰,需要徵集的民夫。

馱馬,駑馬,騾子,驢子等等,每頭牲口每日的草料。

……

所有事都要提前計劃,並且做到萬無一失,不能出錯。

軍國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出了一處錯,就會導致前方軍隊跟著出錯,軍司上下的官員,忙得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