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主乃至兩班貴族,知道唐清安有吞併朝鮮的想法。

那局面將立馬天翻地覆。

金江鎮沒有大義去吞併朝鮮。

日本侵略朝鮮,也是打著借道的旗號。

藉口很好找。

不過目前就侵略朝鮮的話,的確得不償失。

唐清安放下了心裡的思緒,在眾人的簇擁中,從船板下岸,就見到了熱切的官員。

其中有他的表兄烏忠。

烏忠意氣風發,在眾多神情中,倒是顯得惹眼。

不過此人乃節度使的親族,眾人倒沒有見怪,反**以為常,認為理當如此。

畢竟宗族為大的社會,金江鎮這麼大的基業,用親是不可避免的。

“各位都辛苦了。”

唐清安照舊說道。

雖然知道大半是套話,可聽聞後,眾官員仍然面露喜色,內心升起高興。

在碼頭寒暄了一番。

親衛營中,早已分了一隊先入城,這些防衛事務,親衛營已經輕車熟路,自有一套章法。

第二日,看屯田。

第三日,看馬政。

隨著北鎮的陷落,以及和錦州關係緊張,和蒙古走私販馬的商道早已斷絕。

因此濟州島的馬政,地位直線上升,是金江鎮頭等軍事大事,乃至濟州島的屯田,都需要為馬政讓道。

“濟州島馬有五千匹。”

馬政官員的彙報,唐清安開心不起來,聽起來不少,可是對於金江鎮的戰馬來說,遠遠不足用。

一場戰事下來,失去的戰馬並不比軍士少。

而蒙古以前走私的馬,都是被騸勢的公馬,蒙古人又不傻,不會賣種馬。

濟州島的五千匹馬,絕大部分還是來自國內,朝鮮,極少部分才是出自蒙古。

從蒙古走私的被騸勢的公馬,十中挑一用去做戰馬,再挑部分給騎步兵使用,剩下的只能做駑馬。

可以預見,不要幾年金江鎮將陷入戰馬急缺的困境,六千騎兵,以濟州島的馬政。

每年能培養出數百匹合格的戰馬,能維持金江鎮騎兵的供應就不錯了。

至於擴充騎兵,此事不好解決。

“馬政的事不可疏忽,多餘的話我也不重複提了,你們當曉得輕重,馬政你們好好辦,我放心諸位。”

唐清安勉勵了一番,最後才去見為開市準備的商鋪,倉庫等。

李成賢當仁不讓,親自主動介紹。

一行人走在空空的街道上,兩排整齊的鋪子,上面已經開始掛起商戶的匾額。

“這些鋪子雖然目前還沒人,卻基本都被金陵的商賈購買了,也陸續派了些夥計來打理。

要不了多久,各家商賈的掌櫃就要率人來,就不會再有現在的安寧。”

李成賢神采奕奕的說道。

這些商鋪都會收門攤稅,光此項就能解決整個朝鮮各島官府的開支,算是不小的政績。

他當初做保證,朝鮮各島自給自足,不要金江鎮額外的開支,如今大致已經做到。

“不錯。”

唐清安和李成賢之間的關係,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因此不像對其他官員那般。

“金陵的唐僉事親自來過濟州島,和我透過底,金陵商賈光各色布匹就準備了三十萬匹。

其餘茶葉,瓷器等也是不可計數,按照將軍的規劃,咱們壟斷價格,獲利至少在七十萬兩。”

聽到七十萬兩,唐清安終於忍不住,笑得閉不上嘴。

“不容易啊。”

聽到將軍的感嘆,李成賢也內心欣慰。

為了這互市的事,他們準備了兩年。

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