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完平遼侯的話,忠順王也是這麼認為的。

金江鎮雖然發展了起來,可還沒有到必勝蠻族的地步,作為攻方,金江鎮的實力有些不夠看。

所以他越發不懂唐清安的選擇。

哪怕他的選擇,對朝廷是有利的,可忠順王還是不敢下決定,所以要來金江鎮看看。

不定發現他疏忽的方面,不至於做出錯誤的決定。

“因為金江鎮上下都對蠻族有血仇,這是復仇之戰,不論其他。”

忠順王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

單個的個體可能會熱血上頭,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可是以金江鎮的勢力。

就算下面的人報仇心切,上面的人也會考慮長遠的局勢。

唐清安不在乎忠順王如何想。

朝廷沒有精兵,不能掌握主動權,這就是朝廷最無奈的地方。

大周的確可以依託九邊,乃至邊府,不可計數的兵堡,城池,以及鄉野大戶的堡寨。

守衛這些的衛所兵,民兵,鄉兵,就能讓敵人的野戰軍陷入困頓,每打下一個城池,則失去一分力量。

但是大周無力主動解決敵人,這就是目前大周的硬傷。

大周只能被動的應對。

無論是蠻族和金江鎮如何決定,大周沒有任何反制手段,他的反擊手段唯有修堡修城。

山海關是大周的屏障,可是繞過山海關呢。

忠順王放棄錦州軍,就說明大周已經認清了現實,這些年想要恢復野戰軍。

花了無數的人力,無力,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忠順王到金州。

已經說明朝廷傾向於自己的決定。

大周朝廷用盡方法打探金江鎮,而金江鎮對朝廷的事無鉅細都看得一清二楚。

“金江鎮十三萬精兵,朝鮮五萬兵,朝廷必須要支援五萬兵,二十三萬兵出擊蠻族。

不管是勝敗,金江鎮都將元氣大傷。

敗,則金江鎮必須依賴朝廷。

勝,則金江鎮也損兵折將,而且蠻族身後還有廣闊的草原以及奴兒干司可退。

就算金江鎮勝利了,也還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追擊蠻族。”

唐清安說道。

平遼侯的確實誠。

忠順王沒有反駁的地方。

對於金江鎮和蠻族的決戰,朝廷官員都多次討論,知兵的官員,最後也是商討出了這個局面。

“平遼侯所求何?”

這就是忠順王看不懂的地方。

平遼侯的選擇,在他看來,對金江鎮是最下策。

“封侯非我意,但願風波平!”

唐清安輕輕吐道。

忠順王被狠狠的震了一把,滿臉的驚訝。

如果是旁的人說起來,忠順王會下意識的認為此人必定是大大的忠臣良將。

可是平遼侯的話,忠順王不敢全信。

此人。

……

要麼大忠,要麼大奸。

良久。

忠順王緩過氣來,終於繼續詢問。

“朝廷如何確定金江鎮,明年真的會向蠻族決戰,而不是騙取朝廷的物資。”

朝鮮兵不用管。

金江鎮和朝廷援兵,合計十餘萬,光糧餉兵餉行糧就是海量的物資。

更有全國徵集軍隊入金州,還有徵集民夫。

包括徵集物資的過程中,也需要為了徵集而徵集。

戰馬,馱馬,騾,驢等大型牲畜的草料,比起士兵所需要的糧餉,只多不少。

還要供應軍士兵備,武器,盔甲等等。

這不可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