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鹽不進逼的狠了就暗中勾結蠻族。

李倧發動了政變,當然要否定前任國主的政策,而且需要大周的支援穩固王位。

毛文龍就是看中了此點,極為支援此人,在大明引起了輿論大譁,甚至有人主張要聲討朝鮮。

毛文龍上言,前任朝鮮國主背德大明,現任朝鮮國主心向大明,因此支援朝鮮新任國主,才有了大明派官員去核實,最後認可了李倧獲得朝鮮國主之位。

朝鮮再怎麼積弱,也是三四百萬人口的國家,可派兵數萬,不費自身絲毫,得兵數萬相助,怎麼看都是一筆核算的買賣。

“你有信心奪回鎮江?”

史鼐驚喜的問道。

如果鎮江奪回來,那麼整個遼左東線就重歸於朝廷,對蠻族絕對是個重創。

鎮江的地位也不是金州能比的,這份功勞,甚至可以讓唐清安開鎮,成為一鎮節度使。

“沒信心。”

歷史已經改變了一些,原來毛文龍可沒有奪回金州,而是直接去打了鎮江。

之所以有此言,也是考慮金州里鎮江千里之遠,萬一那邊還是沒有發生變化呢。

時間上也來得及,當地反抗義民遍地,東江鎮軍官數量不多,又要出城剿滅亂民,又要劫掠地方錢糧,以致於城內才百餘兵。

如果沒有變化的話,唐清安就可以沿著毛文龍的老路,順利偷襲奪回鎮江。

“而且就算奪回鎮江,鎮江和金州不同,可以被圍困以致於彈盡糧絕,所以我奪回鎮江,也是為了獲得人口,然後撤退至朝鮮。”

“朝鮮願意收留?”

史宗顏疑心道。

“幾十萬人口湧入朝鮮,還有大軍,朝鮮如何敢阻攔上國?”

那朝鮮的國主,並沒有膽子徹底偏向蠻族,所以不但放了遼民入國,還送了些許海島。

皮島就是毛文龍從朝鮮所得,成為他開東江鎮的首府之島。

“朝廷養金州民都苦難,因此我才要在金州清田,有金州六十萬畝田,我才有底氣去鎮江。

不然去了鎮江,收留幾十萬人口,結果無糧可吃,最後的結局就是自潰。”

史鼐認真看著唐清安。

此子有賈敬之姿,眼光頗為長遠,預料之事還沒有失敗過,如果真像他所說。

百萬人口的節度使,又盤旋海外。

史鼐盤算了一番,自大周立國,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