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張空札,給了他便宜行事的權利。

這是毛文龍出海,能在遼左腹地,順利獲得指揮權的憑藉。

史鼐有這個權利。

“你要這麼多空札幹什麼?”

“如今金州有民二十萬,秩序混亂,需要任命大量的官員,維持秩序的同時,也能把人口組織起來,可以屯田,修城,挖礦等。

而且大小長山島附近魚類繁多,成群億萬,我準備收攏民匠,建造漁船出海捕撈漁獲。”

“遼東有民匠懂造船?”史鼐嚴肅的問道。

唐清安搖了搖頭。

“還要請史公出面,讓山東派船工大匠來組織,我收攏民匠可以做學徒幫手。”

“你的要求太多了。”

史鼐感嘆道。

唐清安已經瞭解史鼐此人,頗有些優柔寡斷,這也是他為什麼要親自來的原因。

“我要糧養遼民,若不養則歸奴,則增一敵矣,反之,我得一人,奴則少一人。

且已歸者不養,來投者無心,其何以招降散黨,行間植標,圖此剿復大計。”

“我可以幫你上言此事,但是最終決定還是在朝廷,只怕朝廷無糧給你。”

唐清安聽完史鼐的回覆,突然說道,“我也想於此上奏一本。”

史鼐看向唐清安,此人已經貴為二品武將,有資格上奏朝廷了,一時間內心感嘆。

此人初見時還只是一名六品百戶官,一年時間,飛躍成了封疆大將。

要論此事之功,他本身可佔六分。

說做就做,唐清安沒有寫過奏疏,拉著史宗顏幫忙潤色。

“自光復金州以來,國中所得遼人男女不下四十萬,其中流往山東只是極少部分,大部分留在金州及其海島。

臣懸師絕域,又接渡遼民四十餘萬,懇請太上皇,皇上憐其喪家之苦,發錢糧五十萬石賑濟之。

可得遼民感激,俱思殺敵報效,今臣海外接渡,同一遼民,分毫未沾……”

唐清安從史宗顏手中接過奏疏,看了兩眼確認無誤,不懂文筆風格,只覺得寫的工整整齊。

“史兄寫的好字。”

史宗顏苦笑一聲,這聲誇讚絲毫沒誇到點子上,的確像武夫,謊報軍情這一塊,學的最像。

唐清安不理史宗顏,又像史鼐說道。

“我本計劃今年攻克鎮江,以此聯合朝鮮國,共同對抗蠻族,不過形勢變化莫測,趁著有利時機奪回金州,雖然由此大勝,卻也成於此敗於此。

不把金州二十萬百姓安置好,去了鎮江,此處乃遼左東部重鎮,地緣寬廣,各處人口遠不是金州能比。

原來的積蓄都用在了金州,想要去光復鎮江,至少需要十萬石糧食才能順利的收攏難民。”

和朝廷謊報有民四十萬,是和朝廷多要些補給,就算打了折扣也比實報的要強。

現在和史鼐說話,則說出了實際人口。

而且毛文龍的老路子肯定是要走的。

不論其他,對抗蠻族不能只是大周出力,朝鮮也得出血才行,否則讓對方坐享其成,這種蠢事唐清安不會幹。

歷史上毛文龍就做得很好,逼的朝鮮上下極為賣命。

而且現在的朝鮮國主和歷史中一樣,蛇鼠兩端即不想得罪大周,又不想得罪蠻族,採取綏靖政策。

大周國內的歷史變了,國外的歷史卻沒有變。

此人昏暴無德,屢興大獄,殺戮無辜,殘害手足……其實這些都無所謂。

兩年後,朝鮮宗室綾陽君李倧發動政變,奪得了政權。

這才是唐清安看重的。

此人屬於可以拉攏的盟友,合力對抗蠻族,不同於朝鮮前任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