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遼左發展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後,蠻族入關前的一刻,集合蒙古八旗,漢八旗反而只十八萬兵。

現在皇臺吉率領十一萬大軍出征,老奴的老巢,如果需要,還可以聚集十萬大軍。

因此唐清安並沒有考慮躍過長白山脈,派大軍去攻打沉遼。

以十萬打十萬。

勝率不高。

不賭。

唐清安十分關心,北鎮到底能不能自己守住。

聽到旁人對北鎮獨自守住城池不樂觀,唐清安也沒有不信,反而也是這般想的。

蠻族沒有統一之前,北鎮依託長城邊城,修建了很多城堡。

有鎮靜堡,鎮安堡,鎮遠堡,鎮寧堡,鎮武堡,西興堡,西平堡,西寧堡等九堡。

只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蠻族統一了,奪下了遼左。

偏偏這些花了上百年修建穩固的城堡,原都是用來防備長城外的敵人的。

因此大多數都失去了作用。

例如向鎮遠堡,西興堡,鎮安堡,鎮靜堡等等,乃至遼西走廊原來的大大小小的邊堡都失去了作用。

不但不能成為衛城的橋頭堡,反而變成了後方。

史鼐考慮遼西新兵不是蠻族的對手,在遼西走廊修堡壘,從寧遠修起,一路修到了大淩河堡。

只這一項,每年消耗數百萬兩的物資。

李達祖也想修。

可北鎮寬闊,地利不如遼西走廊。

數次想要修堡,修到了一半都被西平堡,大遼河蠻族大營的騎兵毀掉。

不但徒增傷亡,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北鎮目前實際有七萬兵,錦州目前有五萬兵。

且大多都是未經歷戰火的新兵。

七萬新兵,如果全部用來守城池,那還是有的守的,就是要考慮糧食。

還有附近軍戶的家卷,遼民十餘萬怎麼辦?

唐清安皺起眉頭。

“派人去朝鮮,向朝鮮國主請求調五萬兵到金州,兩國為父子之國,理當共拒蠻族,沿途糧草由朝鮮提供,到金州後則由我國提供。”

先把軍力調來再說。

……

金州,錦州都在憂慮北鎮。

北鎮李達祖則在罵娘。

錦州史鼐,金州唐清安都不是好東西,都特麼見死不救。

一邊堅壁清野,一邊把軍力收縮回北鎮。

以前車之鑑,放棄了前方各兵堡。

連較大的鎮寧堡都放棄了,後面的鎮遠堡,因為處於大黑山小黑山的山中。

仗著此堡易守難攻,才留了已經升任為遊擊的丁源,駐守鎮遠堡,並負責鎮安,鎮靜二堡。

又憂慮蠻族奸細,命令各門緊閉不開。

如此才不到半個月,蠻族大軍就突至北鎮。

見到此地的狀況,人們都憤憤不已。

“咱們裡面有奸細。”

聽到莽古爾岱的憤怒,漢將們低頭不言,以免引禍上身。

皇臺吉眯了了眼睛。

他早就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每每金州都能搶在他們前面做出應對,好像知道他們下一步的動作一般無二。

這回為了保證突襲的優勢,後方管控極嚴格。

而這北鎮竟然已經堅壁清野,非十天半個月之功,必定許久前就收到了訊息。

到底是誰。

皇臺吉面色極其難看。

城外蠻兵漫山遍野,視線所及之處,都是蠻兵在安營搭寨,李達祖在城牆上,領著各將觀望蠻族大營。

“至少十萬兵。”

李達祖身後一老將,以對方的規模,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