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

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

三江平原在奴兒干司,是三部女真所在之地,靠著這三江平原,老奴才脫穎而出。

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連成一片,大周境內就是從遼東長城內的圖昌,開源開始,一直經過沉陽,遼陽,海州,蓋州,復州,金州。

是土地最肥沃,城池,人口最多的地區。

農夫都是喜歡往這種地方遷移的。

而隨著蠻族內部力量空虛,無數的農夫們,拖家帶口逃離平原,放棄了這富庶的土地。

昌圖,遼海衛,開原,鐵嶺,撫順,薩爾滸,鞍山,折木城,塔什鋪,營口,本溪……

數以千計的城鎮屯堡。

大量的遼民,都在往東方遷移。

如最富庶的連山關一屯,遼民男四十人,女二十人,驅趕屯裡馬十八匹,牛五頭,騾四頭,驢兩頭,集體逃往,數戶蠻人奴隸主家不敢擋。

其次的夾山河村二十戶居民,男女共八九十人,把餵養的諸,雞,狗宰殺後,放在籮筐裡集體逃往。

最窮的紅草附近五村遼民,帶上鍋碗瓢盆集體逃往。

無論窮富,都往一個方向遷移。

……

歷史上裡,這些很難從史料中找到的零散記錄,大多逃往都沒有成功。

如今形勢大變,雖然當地的蠻丁第一時間就往上報,可是一則蠻兵少甚至無,二則逃往之數不可計量。

甚至有的地方的遼民,合起來反殺極少的蠻兵,導致其餘各處蠻兵不敢出城。

根據東江鎮存亡與明清東北戰局研究,明末遼東軍將毛文龍功過研究,後金崛起後明朝與朝鮮關係初探,明末東江屯田研究,遼東人民反抗後金的爭鬥……

蠻族佔領全遼左,扼守西部門戶大遼河,東部門戶鎮江的情形下,仍然有高達近百萬的遼民逃離成功。

二十萬逃離到河東的遼西,七十餘萬逃離到東江鎮。

東江鎮前中期運送近二十萬到了登來,被朝廷叫停,因此東江鎮遼民大致為五十萬上下。

朝鮮史料裡,記載東江鎮毛將時,也是如此數字。

逃離成功的遼民就有這麼多,不可計數的倒斃在了路上的遼民,更是不知凡幾。

如今隨著金江鎮的崛起,打通了遼民逃往的道路,又給與了極大力度的接應。

兩年前是第一波高峰,如今蠻族腹地力量空虛,無法管控各地,終於迎來了第二波高峰。

戰事還未決出勝負,遼民們已經做了選擇。

和歷史中一般無法。

反抗,逃往。

每日高達上萬人口的湧入,讓馮勝之,顧應時無法在關注戰事,精力都用在了安置遼民之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