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卻不強。

“第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這裡賈鑑說的簡短,而史鼐一樣明白了其意。

他和李達祖也是將在外。

例如朝廷催逼他們儘快收復失地,可是二人遲遲按兵不動。

同樣有自己的便利,但是對比金州,那又不可同日而語。

遼西走廊身後就是京師,任何舉動都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

而金州孤懸海外,身處蠻族境內,被蠻族隔絕。

例如唐清安幾番大動軍制,不就是因為孤懸海外,不受管控的原因麼。

而之所以朝廷沒有重視金州,是因為誰都沒有想到。

當初絕大多數人都不認為金州能守住,不管是蠻族還是朝廷,史鼐一樣沒有信心。

而朝廷和自己之所以支援金州。

實則是為了讓唐清安在金州牽制蠻族的精力,哪怕只要幾個月就好。

因為當時沉遼失陷太快,兵力物資都失陷,導致遼西走廊沒有多少軍力可守。

當時的形勢極其危險,連京城也已經開始戒嚴。

只要當時唐清安在金州能牽制蠻族一年,甚至只要幾個月,就足夠遼西緩口氣,等來內地的援兵。

可以說。

唐清安從收復金州,到收復鎮江,收復長白山東岸,乃至現在的形勢。

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

當初之所以徹底放權給唐清安,就是因為如此。

不過唐清安有現在的所為,實在是沒有人能預料的到。

朝廷前後四五十萬大軍都折損在了蠻族手中,比金州城更堅固的沉陽,遼陽同樣沒有守住。

至於唐清安突然大功干戈,從澳門採購回來紅夷大炮,誰曉得還有這般利器?

只能說唐清安是金陵人,又是薛府商賈出身,的確見多識廣。

現在金州的唐清安,就像雪球一般,掃清了剛開始的阻礙,越滾越大。

已經成了氣候,不光是朝廷,哪怕蠻族前幾個月都要避其鋒芒了。

真是可嘆啊。

誰能想到,有二十萬精兵的蠻族,無往不勝,竟然主動避開了唐清安的兵鋒。

“只怕沒兩年,唐清安的日子就要不好過了。”

史鼐說道。

賈鑑明白恩主的話意。

朝廷要顧忌那唐將軍了。

他卻笑道。

“可惜太上皇和皇上兩位聖人斗的厲害,只怕沒有分出勝負前,誰都不會冒然動唐將軍的。”

史鼐愣了愣。

這倒是他疏忽了。

“天時,地利,人和。”

賈鑑邊搖頭,邊感嘆。

“唐將軍才二十二歲,實歲二十一歲,蠻族的老奴沒幾年就要七十歲。

自古在殺場經歷一生的武人,有幾個能長壽的?我預料蠻族的老奴,也就這幾年之事。

國內民不聊生,亂民四起,朝廷還在內鬥,蠻族即將新舊交替,政權不穩,朝鮮之國唯將軍馬首是瞻。

如今的唐將軍,就像那新日初生般,誰能擋之。”

史鼐聽賈鑑把話說的玄乎。

“你說的唐清安彷佛要造反似的,真要是如此,我可不容他。”

賈鑑笑著搖了搖頭。

“造反倒不至於,我觀唐將軍是個極愛百姓之人,不會作亂一方,坐看風雲罷了。”

有些話他不準備再說下去了。

畢竟天不可測。

誰能看透未來,金州將軍最後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介時的天時是如何的情景。

德,才,行。

三樣都具備,金州將軍差的只是天時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