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有的人不發表意見。

表態支援的人,不一定是內心支援。

提出不同看法的人,也不一定是拒絕的人。

乃至不發表意見的人,也不代表他們是會按照唐清安想法去做的人。

最終。

以事實為依據。

對官員們的考核以及監督,才是有效的手段。

用了整整兩個時辰,見沒有還有其餘的說法,唐清安結束了這次的會面。

很快。

國內就明白了金江鎮的想法。

而且金江鎮在半個中國已然開始這麼做。

不承認原來的俗成規則。

例如普通百姓把田畝掛靠到讀書人頭上,獲得免稅免服役等等權利。

制定不同的繳稅比例。

十畝之家的田稅,五十畝之家的田稅,乃至上千畝之家的田稅皆有不同。

田畝越少,收稅越低,乃至可有可無。

田畝越多,收稅越高,當達到了一定的數量,田畝所產繳納了稅賦後,反而無限接近無利可圖。

商稅也重新制定了規則。

總之。

大戶們的利益受到了影響。

對社會的重新分配。

大戶們佔據的資源越多,需要付出的利益也越多。

流民軍對大戶們用的是利刃。

割大戶們的血來養活自己,減少騷擾百姓。

金江鎮則是用的鈍刀子。

實際上做的和流民軍沒有差別。

很快。

福建的大戶們,在地方上公然嘲笑金江鎮。

“老百姓們好不容易趕走了豺狼,又來了吃人的虎豹。”

……

隨著金江鎮的大勝,湖廣拿下後,已然開始準備進軍九江,然後就是福建,廣東各地。

至於金陵。

目前以政治手段為主。

“對於這些大戶們,朱秀派人來請問將軍,採取何種態度?”

“當殺則殺,當流放則流放,從重處理。”

唐清安毫不猶豫的說道。

他知道隨著自己的這道命令,很多人會誤會他。

以為是因為大戶們罵了他,他才嚴懲大戶們。

雖然他覺得無所謂,但是為了避免影響金江鎮的風氣,還是思考整整一日。

一個人的文章,可以看出他的品性。

而作為金江鎮的領導者。

唐清安每一篇特意寫出的文章,代表了金江鎮的思想。

例如當年那篇流民對錯之分。

讓金江鎮佔到了老百姓這一邊,奠定了以實幹為根本的官員作風。

“舊時代,與新時代。”

是這片文章的名稱。

對於那些不知悔改的大戶們,唐清安並沒有在乎。

他們本來就是漢奸。

這種人佔據了資源,從族群中源源不斷的吸血,不但不知回報,反而貪婪成性。

他們是族群的叛徒。

一個人。

比如他是一個窮人。

靠著自己的努力,合法的成為了富人。

他的財富,是被保護的。

他的奮鬥,是值得被人讚揚的。

但是。

他應該知道。

他能從一個窮人,變成富人,不光是他自己的努力,也有族群的規則所在。

族群的規則,為他提供了從窮人變為富人的平臺。

沒有族群。

他從哪裡獲得利益呢?

商人發財,因為他的商品,有族群購買。

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