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皇帝做同樣的事,甚至七下江南這等糜爛地方的行為,反而被官員們稱之為聖明。

說明了制度的重要性。

人是能改變的,而且人其實很弱小,只要改變了制度,人就只能順應而為。

聽到保國公提起福建的事情,張琪面色不變,彷彿他跟福建沒有什麼關係。

他的確是這麼想的。

自己不過是在福建主政過,福建大戶們的事情,跟他不相干。

唐清安繼續說道。

“大戶也是百姓,百姓們締造了國家,不過大戶們有更多的話語權,也佔據更多的資源。”

“這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國家的穩定,與社會規則的認可,保證了他們的利益。”

“靠著這股契約,大戶們憑藉社會規則,穩固自己的利益,並且擴大自己的利益。”

“但是呢。”

唐清安重重的說道。

“大戶們認為自己的利益高於國家,高於百姓,那就是他們錯誤的認知。”

歷史上漢人的失天下,被征服後,成為了下等民族,導致了文明的淪陷。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大戶階級的出賣與背叛。

出賣了民族,背叛了民族。

官員們不敢錯過保國公說的每一個字。

他們不熟悉保國公,而保國公也不熟悉他們很多人。

這一次的見面,不但是融入金江鎮的契機,更是瞭解金江鎮未來的治國之策。

聽到大戶之說。

官員們難免猜測,難道保國公對大戶成見很深?

唐清安沒有隱瞞,直截了當的告訴眾人。

“大戶的利益是合法並且應當尊重的,但是大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是平等的。”

“大戶們絕對不能把自己的利益,高於百姓的利益,高於朝廷的利益。”

“因為這是大戶們對自己利益來源的背叛。”

“是朝廷和百姓們,賦予了大戶們的利益,同樣也是朝廷和百姓們,賦予了百姓們的利益。”

“朝廷的利益,同樣來自於百姓。”

“無論是哪個方面,利益都是平等的。”

“很多大戶有怨言,認為憑什麼減少他們的利益,補貼朝廷和百姓的利益。”

“因為他們錯了。”

唐清安眼裡滿是鄙視。

“他們的利益,來自規則的分配,是所有方共同遵守的規則,當百姓們的利益不足,也就是分配利益出了問題,當然需要重新分配。”

大周善待讀書人。

這並沒有錯。

讀書人就是當今時代的人才。

對人才的鼓勵和支援,無論古今中外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度。

超過了這個度,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金江鎮入主中原。

當然要換新的規則。

所有人都要適應這個規則,所以唐清安才長篇大論,把自己的思路告訴眾人。

他的思想,會被這些人帶回國內。

明白的人就會遵守他的想法。

不同的時空,明末不少地方的大戶們。

認為自己的利益是靠自己得來的,不認可社會的規則,把自己的利益優於民族。

這不但是對百姓們的背叛,同樣是對規則的背叛。

他們失約了。

既然是無信之徒,所以他們理直氣壯的出賣了民族。

被後世所唾罵。

於是地主階級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眾人中。

有人表態支援,有人提出不同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