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也命也。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他如今沒有能和將軍分庭抗禮的實力,當初將軍一封調令,鎮江各營的舉動,讓他看清了形勢,才老老實實的回去了金州。

連他當初的故舊,也明著暗裡勸他。

當將軍收了他的兒子作為親兵,他琢磨了一番,最後恍然,明白了將軍的用意。

這是將軍給他的選擇。

最後,他順從了將軍的意願。

因為不選擇如此,他將眾叛親離,連以前的故舊也會埋怨他。

馮勝之也凝神注視著正談笑自如的將軍。

從長行島開始,他就跟隨將軍,到了如今的地步,他衷心的希望將軍能封侯拜相,而不是割據一方。

因為他知道,如果將軍選擇後者,不管是對朝廷,還是對遼民,都是兩敗俱傷的選擇。

從小讀的聖賢書,也讓他不願意看到這個局面。

所以在金州里,他埋頭做事,把這些雜念都拋之腦後,可是如今在石城島。

他看到了將軍勢力越發穩固,越發有割據一方的梟雄之姿。

當那些遼民出身的將領,竟然當著眾人的面,毫無顧忌的喊出不合規矩的口號,他就明白了。

只要將軍一聲令下,就能做到封閉金州。

因為,軍隊的將領,已經大半願意聽從將軍的號令。

冷汗直流。

而聽到將軍轉移了話題,他才稍微鎮定了一些。

越發驚恐的懷疑,將軍這番把金州鎮江文武官員齊聚此地,難道真的要統一人心嗎?

不管於公於私,他都認為將軍此舉動太早了。

才三年而已。

暗自鼓足勇氣,如果將軍真是如此,他就要開始勸戒了。

因為他是為了將軍好,哪怕將軍不領情,自己也算報答了前番的恩情,至於自己的生死,馮勝之顧不上。

顧應時低下頭,一言不發。

他也想到了馮勝之所想。

雖然和馮勝之性格不一樣,卻同樣也認為,此舉太過早,不合時宜。

難道是鎮江派了監軍太監,刺激了將軍嗎?

據他所知,朝廷並沒有開始商討要往金州派太監或者官員的跡象,何必如此過分憂慮。

將軍為何又不和他事先通個氣,他也好幫忙出個主意啊。

以前將軍可不是這麼著急的性子。

北邊的文官們,不少人忍不住竊竊私語,南邊的武將們很沉默,只等著將軍下令。

“兩百萬。”

金州,鎮江,文武上下齊聚石城島,唐清安終於開始了透露出自己的用意。

所有人茫然的看向將軍。

什麼兩百萬?

“今年年底前,我預計金州,鎮江各地,人口會突破兩百萬!”

“嘶……”

眾人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