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亞歷山大二世也積極外交活動,他授權在維也納的俄羅斯大使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考慮和平的可能性。
3月15日,談判在維也納開始。
哥爾查科夫家族的第三號人物出場了。
亞歷山大哥爾查科夫是前面兩位戈爾恰科夫兄弟的堂兄弟,他也是俾斯麥時代惟一能和俾斯麥抗衡的外交家。
聯軍的情況到了3月得到根本改觀。
鐵路投入使用,土耳其勞工到達,西班牙騾子作為運輸工具也運到戰場,軍中的不法承包商和小販被趕走。
聯軍隨著春天的到來而雄心勃勃,準備再次攻擊塞瓦斯托波爾。
塞瓦斯托波爾自開戰以來從未被完全包圍過,從北方和東方俄軍可以自由進出。
聯軍還是計劃用大規模炮擊來削弱要塞防禦體系。
到了2月,大批法國援軍到達戰場,法軍增加到90000人。
而英軍只有11000情況良好的軍人,另外23000人不是有傷就是生病。
土耳其軍隊則有20000人和30門大炮。
法軍是攻擊主力。
此外還有一些僱傭軍,9000德意志軍團、3000瑞士軍團和1500波蘭軍團,這些都是英國花錢僱來的部隊。
到了3月,撒丁15000人到了戰場。
儘管聯軍兵力很可觀,但進攻仍然很艱難,俄軍的防禦體系很完備。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石牆並不連續,馬拉科夫要塞是惟一的石構堡壘。
俄軍的辦法是用削尖的樹枝做成柵欄,然後是深溝,再後面是由樹枝和泥土構成的步槍發射陣地。
陣地後面是又一層樹幹構成的障礙,地上還有陷阱,裡面是削尖的樹枝。
此外還有大量地雷。
俄軍經常在夜裡派出襲擊隊,殺死聯軍戰壕裡毫無戒備計程車兵。
馬米隆在2月22日夜裡被俄軍佔領,俄軍隨即構築了堅固的工事。
馬米隆位於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和法軍戰線之間。
攻佔馬米隆成為聯軍的首要任務,因為從馬米隆出發,英軍可以攻擊凸角堡,法軍可以攻擊馬拉科夫要塞。
1855年3月6日,得知尼古拉一世逝世,拉格倫敦促卡洛波特立即對馬米隆發起進攻,他認為俄軍因為沙皇逝世士氣低落。
但卡洛波特拒絕了,這可能是因為拿破崙三世皇帝的心腹尼爾將軍來到克里米亞監戰。
尼爾來的目的是徵求卡洛波特的建議,皇帝打算直接指揮戰鬥。
皇帝認為除非從各個方向同時進攻,否則塞瓦斯托波爾無法拿下。
卡洛波特接受了皇帝的看法,他本人也不想冒險倉促進攻。
1855年4月9日,聯軍開始第2次大規模炮擊。
聯軍參加炮擊的共計520門大炮,發射了165000發炮彈。
作為回應,俄軍998門大炮發射了90000發炮彈。
炮擊進行了10天,造成俄軍6131人、法軍1587人、英軍263人的傷亡。
俄軍放棄了損壞嚴重的旗杆陣地,但在夜裡修復了其他工事。
法軍僅僅前進了100碼,進一步行動卻被皇帝否決了。
英法聯軍的關係受到許多夭折的作戰計劃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