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選擇了當護士。
她的父親每年給她500英鎊,讓她能在工作之餘,過著舒適的生活。
南丁格爾年輕時,隨時有人服侍,活在舞會、沙龍,以及與貴族們的周旋之中。
雖然表面看來是令人稱羨之生活,但南丁格爾內心卻一直感到十分空虛,覺得自己生命活得毫無意義。
一直到她決心選擇為人服務的護士,當作自己一生的天職後,她才強烈感受充實的生命意義。
傳說南丁格爾曾聽到上帝對她說話,要她成為護士,才選擇這條道路。
1855年11月29日,倫敦社會名流共同發起成立南丁格爾基金會。
英國人將她看做新的聖女貞德。
一經呼籲,國人捐款源源不斷,單是在克里米亞的軍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鎊。
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捐了一幅威靈頓公爵的畫像,她為表示個人對南丁格爾的嘉許與感謝,特地送給南丁格爾一個金質鑽石胸針,胸針上鐫刻著《聖經》裡的名言:憐恤他人的人有福了!
1860年6月24日,南丁格爾將英國各界人士為表彰她的功勳而捐贈的鉅款作為"南丁格爾基金"在倫敦聖多馬斯醫院建立"南丁格爾護士訓練學校"。
聖多馬斯醫院成立於1213年,在英國久負盛名。
該院與其他醫院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從來不受宗教的控制。
這所被後人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校的辦學宗旨是將護理作為一門科學的職業,試驗一種非宗教性質的新型學校。
她對學校管理、精選學員、安排課程、實習和評審成績都有明確規定並正式建立了護理教育制度,開創了現代護理專業這一偉大事業。
這對整個人類是一項空前的貢獻,為此,她當之無愧被後人譽為護理事業的先驅。
她深感培育護理人才極不容易,遂訂立兩項原則:其一,護士不可只做"刷洗工"的工作;其二,除非受過訓練,否則,不可做護士長並教導他人。
南丁格爾護士學校開學時有15名女子,年齡在25至35歲之間,訓練時間為一年。
學生的食、宿、制服、學費全部免費,每年並給10英鎊助學金。
學校委託給聖·托馬斯醫院護理主任管理,南丁格爾只去過學校兩次。
但她一直密切關注學校的發展情況。
醫院護理主任不斷向她請示、彙報學校的每一件事。
護士和護士長常常在南丁格爾家中進行面談。
1860年,南丁格爾用公眾捐助的4400英鎊南丁格爾基金,在英國聖·托馬斯醫院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南丁格爾護士學校。
隨後又著手助產士及濟貧院護士的培訓工作。
她對醫院管理、部隊衛生保健、護士教育培訓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後世譽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
她還提出公共衛生護理思想,認為要透過社群組織從事預防醫學服務。
她一生培訓護士1000多人。
主要著作《醫院筆記》、《護理筆記》等成為醫院管理、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
推動了西歐各國乃至世界各地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
由於她的努力,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