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的圍攻馬斯特裡赫特之戰,並以個人的英勇博得路易十四的讚賞。
就在那次戰役,大仲馬筆下的英雄,國王的火槍隊長達達尼昂(火槍手三部曲的主人公),在接受法國元帥權杖的同一刻中炮陣亡。
而且後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馬爾巴勒和歐根最能幹的對手,肖德-路易-埃克托爾·維拉爾元帥,也作為中級軍官參加了這次戰役。
路易十四本人注意到了年輕的丘吉爾,國王陛下的評價是,此人雖然勇敢,但是過於沉湎於宮廷社交生活,是個小白臉式的人物,日後終難成大器。
查理二世在與國會攤牌時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勝利。
他宣佈解散國會;而議員們則目瞪口呆,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便順從了。
約克公爵於1682年5月從荷蘭流亡回到英國後,隨同回國的約翰·丘吉爾自此後便順風順水,青雲直上。
他憑藉自己同王室的關係以及聰明的大腦、英俊的外貌,努力在宮廷中活動,取悅於頗有權勢的貴婦人,甚至和國王查理二世的情婦有染,以至於有一次被國王堵在情婦的臥室裡,不得不跳窗逃走。
據說後來國王得知真相,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著對別人說:"我才不來怪他,他找情人恐怕是生活需要呢"。
他和這些貴婦鬼混,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都得到了不少好處。
有的傳記作者把他描述成一個野心勃勃、高傲而聰明的傢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慣會見風使舵,投機鑽營,甚至使用陰謀,即使背信棄義也在所不惜。
1674年,丘吉爾又以中校軍銜回到歐洲大陸,在法軍杜倫尼元帥手下,參加了杜倫尼平生軍事藝術的傑作,1674-75年冬季戰局。
沒有人知道日後馬爾巴勒在多大程度上受益於在杜倫尼手下服役的經歷。
丘吉爾最終於1675年離開法軍,因為作為一名英國軍官,在法軍中的晉升前景並不光明。
回英國以後,他在公爵府中遇上了15歲的貴族小姐薩拉·詹寧斯。
一位頗受公爵愛女安妮公主寵信的侍女,兩人氣味相投,於1677年不顧雙方家長的反對秘密結婚。
這位未來的馬爾巴勒公爵夫人在宮廷中有不少關係,對日後馬爾巴勒的升遷和解職,都有重要影響。
1678年,英國開始與荷蘭尋求和解,共同對付日益坐大的法國,丘吉爾奉派出使荷蘭辦理秘密外交,他在宮廷裡鍛煉出的外交手腕得到充分施展餘地,並且結識了日後成為英國國王的奧蘭治親王威廉。
因為外交的成功,丘吉爾於1682年被封為男爵,1683年任命為皇家龍騎兵團長。
1685年,他的保護人約克公爵即位,是為詹姆斯二世。
覬覦王位的前國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默斯公爵不甘失敗而起兵。
討伐"篡位者",為約翰·丘吉爾的飛黃騰達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丘吉爾勳爵率領著皇家騎兵和一個團的龍騎兵,投入了鎮壓叛亂的戰爭。
在戰鬥中,約翰·丘吉爾展現了他的過人才能,他驍勇善戰,指揮得當,打了不少勝仗,最終擊潰了蒙默斯公爵的叛軍。
公爵本人也被捕獲,繼而被送上了斷頭臺。
由於輝煌的戰功,約翰·丘吉爾被擢升為少將,又被封為男爵,從此上升到了貴族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