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在三年之後發生的教派之爭的"光榮革命"中,信奉新教的約翰·丘吉爾便站在了詹姆斯二世的對立面,轉而支援被國會中的"輝格黨"和"託利黨"迎請來的荷蘭執政奧倫治親王。

當時,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企圖藉助法國的力量,在英國恢復天主教會和封建統治,與國會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國會便藉助信奉新教的奧倫治親王,即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三世,帶兵討伐國王。

時運不濟的詹姆斯二世眾叛親離,就連國王的次女,安妮公主,都背叛了他。

國王提升丘吉爾為中將,要他帶兵抵抗,沒想到丘吉爾也擁戴威廉,當時,由於親信們的提醒,詹姆斯二世已經考慮要逮捕約翰·丘吉爾。

十分警覺的約翰便在11月23日夜晚率領大約四百名軍官和騎兵,逃離了皇家軍隊的營地,投入了新教陣營。

威廉三世的軍隊得到了普遍支援,在向倫敦挺進的征途上節節勝利,終於將詹姆斯二世趕下王位並逼其逃往法國。

第二年即1689年,國會宣佈威廉三世和他的妻子瑪麗二世為英國國王和女王。

同時,國會透過了限制王權、擴大資產階級權力的憲法性檔案《權利法案》,從此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由於這次政變沒有釀成大規模內戰,所以史稱"不流血革命"或"光榮革命"。

威廉三世於1689年加冕時,封約翰·丘吉爾為馬爾巴羅伯爵。

1702年,威廉三世逝世;因無子嗣,便由安妮公主繼位為英國女王。

歷來頗受安妮寵信的約翰·丘吉爾與薩拉·詹寧斯夫婦更是春風得意,官運亨通。

約翰·丘吉爾立即被安妮女王任命為國內外軍隊的總司令,並很快奔赴荷蘭,又作為荷蘭軍隊代理總司令,指揮英、荷、德諸國"強大聯盟"的聯軍進行馬斯河戰役,迫使法軍撤退,使戰局轉危為安,直至取得勝利。

當他回到英格蘭之後,馬上被封為馬爾巴羅公爵,成為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

1703年,馬爾巴羅重返歐洲大陸指揮"強大聯盟"聯軍進行大陸戰爭,並於次年在布倫海姆戰役取得了勝利。

他統帥'強大聯盟'的軍隊轉戰多年,參加過許多戰鬥。

馬爾巴羅公爵的晚景較為悽慘,在長期遭受因中風引起的癱瘓折磨後,他於1722年在布倫海姆的家中病逝。

溫斯頓·丘吉爾和戴安娜王妃都是約翰·丘吉爾的後裔。

在溫斯頓·丘吉爾眼裡,其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一位令人崇敬的歷史偉人;丘吉爾對他身上所具有品性和才能的讚美幾乎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在1933年開始寫作的《馬爾巴羅傳·他的生平和時代》一書中,用濃墨重彩為馬爾巴羅公爵的歷史功績和高大形象作了充分的展示和描繪,力圖在讀者面前為自己的祖先樹立一座豐碑。

可以肯定地說,第一代馬爾巴羅公爵對溫斯頓·丘吉爾的一生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對於丘吉爾成長為英國一代名相具有關鍵性作用。

他的品性和行為成為溫斯頓·丘吉爾的楷式,他的豐功偉績成為溫斯頓·丘吉爾的奮鬥目標,他在英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育了溫斯頓·丘吉爾對祖國、對歷史的沉重責任感。

維拉爾生於法國穆蘭一個著名但貧窮的家庭,他的父親是外交官皮埃爾·德·維拉爾。

1671年18歲的維拉爾參軍,第二年法荷戰爭爆發,21歲時他就擔任了騎兵團長,當時正好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當政。

在路易十四的歷次對外戰爭中,維拉爾作戰夠狠,表現突出,鋒芒畢露,不過當杜倫尼和孔代親王這兩位法國名將風光無限的時候,維拉爾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