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闊臺命搠裡蠻領所部軍隊鎮戍波斯,並設定了管轄阿姆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機構。

1251年蒙哥即位後,置阿姆河等處行尚書省,以阿兒渾為行省長官,設治於呼羅珊的圖斯城(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

蒙古軍隊在1219年-1221年間侵略並摧毀花剌子模沙王朝後,一直沒有所謂的民政機構,而是由將軍在亞塞拜然的木乾草原以及大不里士一帶統治。

先是綽兒馬罕,後是拜住,野裡知吉帶,到維吾爾人闊裡吉思與衛拉特人阿兒渾阿加,才真正有民政機構。

1252年,蒙哥遣同母弟分鎮波斯,統兵侵略尚未降服的國家,以搠裡蠻軍和出征怯失迷兒(克什米爾)等處的蒙古軍並隸旭烈兀,又命諸王各從所屬軍隊中籤發十分之二隨從出征。

1256年,旭烈兀軍攻滅並盤踞馬拶答爾(今伊朗馬贊德蘭省)諸山城的"木剌夷國"(伊斯蘭教亦思馬因派勢力。

其它伊斯蘭教徒稱他們為lida,意即"異端者")。

1258年攻陷巴格達,殺末代哈里發(khalifat,伊斯蘭教主的稱號),滅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

1259年,分兵三路,入侵敘利亞。

次年春,旭烈兀得知蒙哥崩於四川,於是留先鋒怯的不花繼續徵進,自率其餘軍隊退回波斯。

九月,怯的不花軍在阿音札魯特被密斯兒(埃及)蘇丹忽禿思軍擊潰,蒙古所佔敘利亞諸城盡失。

旭烈兀回波斯後,獲悉忽必烈已經即大汗位,並與幼弟阿里不哥發生了汗位之爭,遂不再東返蒙古。

他向爭位雙方派出使者,表示擁護忽必烈為大汗,指責阿里不哥。

元世祖忽必烈遣使傳旨,將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的波斯國土和該地蒙古、阿拉伯軍民劃歸旭烈兀統治。

於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轄的波斯地區,實際上成為旭烈兀的領地,從而建立了又一個王朝。

其領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

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東亞塞拜然省馬臘格)為首都,設宰相以掌管全國政務,任命了各省長官,命長子阿八哈領汗國東部呼羅珊等省地。

1262年,欽察汗國別兒哥汗為爭奪旭烈兀控制下的亞塞拜然地區,發兵來攻,雙方激戰兩年多。

別兒哥雖然退回,但此後兩蒙古汗國經常為領土爭端發生衝突。

1265年旭烈兀崩,諸王、大臣奉阿八哈嗣位。

阿八哈以未得大汗許可,只權攝國政,同時遣使報喪,於是忽必烈派使者持詔立他為汗。

現存1279年阿八哈頒發的一張敕令上,蓋有漢字"輔國安民之寶"方印,當是忽必烈頒賜給他的王印。

阿八哈即位後,向全國各地委派了官吏,命志費尼繼續擔任宰相職務,阿兒渾·阿全主管各地包稅制;規定凡旭烈兀制定的一切法律和他所頒佈的各種詔令,都要堅決遵守和履行,嚴禁更改歪曲。

阿八哈還擊敗了來自察合臺汗國八剌及來自欽察(金帳)汗國忙哥帖木兒的侵擾,使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阿八哈即位後,始定都於大不里士,以蔑剌哈為陪都。

忽必烈大舉入侵宋朝,徵工匠於阿八哈,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馬因等入京應命,回回炮技術因而傳入中國。

1282年阿八哈崩,弟貼古迭兒(又名阿合馬)繼立。

1284年,阿八哈子阿魯渾聲言其父嘗受大汗冊命,汗位應當屬己,於是在權臣不花支援下起兵推翻其叔,並遣使入元奏報。

忽必烈命他繼承汗位,並授不花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