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
奧斯曼帝國(英文:ottoneire;1299年-1923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
統治者為起源於中亞突厥遊牧部落的奧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時定都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人原為一個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亞,遷至小亞細亞,後來日漸興盛。
奧斯曼一世(1258年-1326年),土耳其奧斯曼王朝開國蘇丹,生於土耳其北部城市瑟於特,為部落首領的兒子,年輕時統領部落鎮守羅姆王朝邊境,後來趁羅姆王朝衰落而起兵自立,1299年登基稱蘇丹,以自己的名字奧斯曼作為國號,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奠定奧斯曼王朝日後成為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的基礎,1326年因病駕崩,終年68歲,在位27年。
羅姆蘇丹國,一譯魯姆蘇丹國。
是塞爾柱王朝旁支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封建國家,因東方人稱拜占庭統治下的小亞細亞為羅姆,故名。
1116年遷都科尼亞,亦稱科尼亞蘇丹國。
1071年曼西科特戰役後,小亞細亞大部被塞爾柱突厥人佔領。
1077年,塞爾柱帝國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的堂弟蘇里曼,伊本·庫特盧米什受領此地。
十一世紀末葉塞爾柱帝國衰落後,成為獨立的蘇丹國。
曾遭歐洲十字軍進攻,十二世紀下半期強盛,領有小亞細亞半島東部和中部直至愛琴海沿岸的廣大地區。
1243年蒙古軍擊潰了羅姆大軍。
蘇丹被迫向伊利汗國納貢請降,只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權。
伊利汗國(ilkhanate,1256年-1335年),又譯伊兒汗國、伊爾汗國,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在西亞所建立的政權,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剌子模的戰爭中,佔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諸城,然而並未設定民政機構。
1256年,他的屬國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爾提德王朝,克爾曼的後西遼,土耳其的羅姆蘇丹國及喬治亞。
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剌子模的戰爭中,佔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諸城。
1231年,窩闊臺遣大將搠裡蠻統諸部軍三萬西侵,攻滅在波斯西部復國的花剌子模蘇丹(sultan,阿拉伯語"國王"之意)扎蘭丁,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區。
其後谷兒只(喬治亞)、亞美尼亞、魯迷(小亞細亞的塞爾柱王朝)等國也先後歸附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