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滿人會是什麼下場?”

“孤倒是想一步一步來,但如今的局勢,已經由不得孤掌控了,大清要是想立在世界之巔,這點陣痛是必須承受的。”

接下來,康熙看著“自己”頻繁召見胤礽,話裡話外都在試探他對為君之道的感觸,對滿人處境的看法,是否能解決朝中滿漢分庭抗禮的局勢。

胤礽對他的忌憚毫無所覺,依舊把他當作最親近的阿瑪,將他對大清未來的隱憂一併說開。

直言不諱大清的吏治需要進一步的最佳化,然而卻換來了“自己”的厭惡和猜忌。

“他”覺得,胤礽的話是在否定他的統治,否認他頒佈的政令。

於是不久,朝堂上的言官頻繁彈劾太子麾下官員,哪怕證據粗淺,“自己”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重視。

一個帝王,想要栽贓陷害幾個官員極其輕易。

朝野內外也逐漸流傳出太子治下不嚴,放任麾下欺壓百姓、橫行霸道、欺上瞞下的傳言。

也就是在這時,作為旁觀者的康熙才發覺,原來胤礽所行利國利民之事,全都是打著朝廷的旗號,他一個太子之名聲,竟及不上在朝中辦事的大多皇子響亮。

為了名正言順地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他”親自籌謀了那陰險的計策,使胤礽揹負了穢亂宮闈的惡名。

胤禛、胤祉等人不相信胤礽會做出這麼大逆不道的事情,紛紛進宮為胤礽求情,而出京辦差的其他兒子收到了訊息之後,也都無一例外,選擇快馬加鞭趕回京城。

“他”看到胤礽在皇子之中的話語權之後,更為忌憚胤礽。

於是不顧勸諫,很快就廢黜了胤礽,並賜了一杯毒酒到毓慶宮。

在胤礽臨死之時,胤禔、胤禔、胤禛、胤祺、胤佑,以及好多他都不認識的人,都冒著被問罪的風險去毓慶宮為胤礽送行。

康熙親眼看著滿身頹喪的胤礽起身,衝著一眾兄弟行大禮,請求他們護住他的妻兒,然後端起那杯毒酒一飲而盡。

“騰”!

康熙從龍床上坐起,大口大口的呼吸著空氣。

“萬歲爺,您怎麼了?”

梁九功略帶焦急的聲音傳來。

“用不用奴才叫太醫?”

康熙沙啞著聲音回道,

“不必。”

親眼看著胤礽將毒酒一飲而盡,康熙心中的痛楚實非言語所能形容。

原來真的是他親手葬送了胤礽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