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康熙琢磨清楚胤禩是如何運轉這港口的,場景再次變動。
他竟然來到了一處戰場,只是這戰場在海上。
康熙目瞪口呆的看著雙方運用火炮對轟,大炮將雙方的船隻轟的七零八落,但火力更強的一方是獲勝方。
隨即,康熙瞧見獲勝方的大船上放下來許多小船,上頭的人穿著奇特,但那標誌性的辮子,還是讓康熙認清楚了他們的身份。
竟是大清的水軍嗎?!
不多時,小船來到了敵方慢慢下沉的大船旁。
士兵極為有序的抱著槍支上大船搜尋還活著的敵人,以及蒐集戰利品。
不久,大船徹底沉沒,小船則滿載而歸。
等戰利品及俘虜規整完畢,一個軍官打扮的人下令回營,於是船隊緩緩朝著遠處駛去。
康熙按捺住好奇心,緊緊跟在船隊後頭,發現這船隊並沒有回大清,而是上了一座不知名的小島。
島上之人皆穿著無袖的奇特衣服,但也依舊留著辮子。
船隻停靠在岸之時,年輕的兵丁們一股腦圍了上去。
康熙又見到了一個莫名熟悉,卻不認得的年輕人,指揮著兵丁往海島內部搬戰利品,以及嘉獎活著回來的兵丁。
康熙聽到其他人喊他“將軍”,亦或者是“十三爺”。
康熙微微愣神。
不等他反應,畫面再變。
這次換成了皇宮,康熙看到自己坐在東側殿的椅子上,至於底下站著的人,看衣著,康熙認出那是滿蒙各旗主以及參與議政理事的幾位王爺,滿室冷肅。
“此次皇太子提議取消旗籍優待,叫旗中新生兒失去了分薄田產的資格,皇帝如何看待這件事?”
康熙看清這人的面容,是代善後人之一,在族中話語權也頗重。
有他打頭陣,底下瞬間群情激憤,
“太子這是在動搖滿人統治的根基,當年跟隨太祖大天下之時,哪個旗人家裡沒為大清流過血?如今這般對待滿洲子民,不怕滿洲子民寒心嗎?”
“太子以滿漢一家為藉口,廣泛施恩於漢人,在各地修建官學,廣納漢人學子,朝中的漢臣數量已經逼近滿臣的數量了,太子他這是想推翻滿人的統治嗎?”
“臣請求誅殺太子!以安旗人之心!”
此話一出,滿室寂靜。
康熙看著自己震驚中帶著些憤怒的臉,甚至還有一絲期盼成真的快意。
康熙瞬間焦急起來,想要撲過去取代另一個自己,然而並未奏效。
場景又一次輪轉,地點換成了東宮大殿。
詹事府所有官員皆在,有人滿面焦急,
“殿下,此舉是否有些操之過急?”
“是啊殿下,您別忘了還有議政王大臣會議,就算皇上答應,議政王爺持反對意見,這政令也是推行不下去的。”
“非是孤操之過急,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大清開通海貿,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窮苦漢人亦知尋求出路,憑雙手為子孫後代拼出一份家業。”
“但滿人全都龜縮在滿城之中,享受著漢人供奉,不思進取,哪怕孤多次上奏,請求在滿人之中徵調兵丁擴充海軍,但除了一些有志之人,其餘滿人皆不願放棄優渥的生活,一分進取之心也無。。”
胤礽滿臉無奈,
“孤對滿人還不夠優待嗎?他們一進兵營就是外委,立寸功就能升任把總,孤何曾這樣優待過漢人?無非是懼怕海軍的傷亡率,不願加入海軍罷了。”
“孤和皇阿瑪總有不在的那天,但凡後人之中有一個皇帝被蠱惑,想要復立舊制,那滿漢之間的矛盾頃刻間就能引爆。現在孤不加以干涉,等到漢人在朝中,在軍中的話語權真超過滿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