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冒起的煙霧,賈珠心裡豁然一鬆:自己的想法果然沒錯,以工代賑真的可行!等回到城裡,約莫已是酉時,這些流民也成群結隊回來領工錢了。

重體力活的都是一人十文錢,輕省些的五文。

待真的拿到了工錢,這些人心中的忐忑才消弭殆盡,眼中都流露出喜悅來。

那發錢的小吏雖忙得腳打後腦勺,卻也大聲提醒道:“領了工錢的,現在可以去戶房糧庫買糧!”

一時空氣裡似也有了些熱鬧的氣息。

賈珠遠遠瞧著,此時方覺得這座城也有了些煙火氣了。

不提這邊,卻說今天四皇子帶著章巡撫去了汪家,汪家闔府相迎,絲毫不敢怠慢。

汪閣老是汪家族長,他那一支住在京城。

開封這裡住著其餘族人,由德高望重的二房太爺管事。

這位二房太爺比汪閣老年長十歲,卻是同輩。

因著處事公允、輩分又高,汪家族中尋常事多由這位拿主意,遇著大事才給京城汪閣老去信。

啟泰帝派四兒子過來賑災,汪閣老也給家裡寫了信。

可惜沒有四皇子一行人腿腳快,昨兒瑞王殿下到開封府,今天流民都進城了,家裡才收到京城來信。

好在二房太爺汪植早就響應府衙號召,讓家裡捐過一次米糧,所以如今聽聞四皇子登門,倒也並不恐慌。

聽下人回稟瑞王到訪,汪植帶人開中門相迎,恭恭敬敬行了大禮,這才接了四皇子和章巡撫入內。

朱清抬頭,只見汪家的五進大宅頗是古樸宏偉,一路進來雖不見奢侈,倒也別有意趣。

得知汪家族人除族長一支都在此居住,四皇子讚道:“你們家兄弟和睦,方能世代共聚一堂,真是再好不過了.”

汪植笑謙了一回,又說了汪家不納妾的傳統。

四皇子這才曉得汪家一共四房人口,就算住一起,房舍也綽綽有餘。

見他家門風清正,朱清聽了也連連讚許。

待四皇子說明來意,汪植沉吟片刻,開口道:“殿下放心。

府城遭此大災,正該城中上下戮力同心、共克時艱,我家願配合您再捐米糧。

當然,我們也會在門口設粥棚,為賑災出份力.”

見汪家如此上道,四皇子有些意外。

但意外之後,也覺得闔該如此。

汪閣老在京中,自是知道父皇賑災的決心。

汪家又在汪閣老掌控之中,怎麼會做違背聖意之事?不過他念頭一轉,就想到昨天劉知府說,糧商行會那許會長是汪家親戚,現下這位姓許的已被下了大獄。

於是四皇子放下茶盞,挑眉笑道:“要是這城裡人人都像汪家一樣忠君體國就好了。

本王聽聞城中糧價居高不下,就是因著有糧商行會許棟之流,秘密約定價格同盟,不許城中糧商自行定價銷售,還以打壓他人為手段相威脅,實在是囂張至極!本王昨天專門請了他們一干人,好生相勸卻被熟視無睹。

真不知他們連本王都敢搪塞,內心還有沒有君上?所以昨夜,本王已經讓人抓了那姓許的下大獄了。

今天就讓劉知府審一審,看看他還有哪些同夥。

這次非得一併揪出來,好讓他們知道些厲害!”

說罷,四皇子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瞥見汪植面不改色,他身後的三兒子倒是面色發白,額間沁出汗來。

四皇子見狀心中一哂,面上還是一貫的不動聲色。

汪植放下手中核桃球,緩緩開口:“這等發不義財的奸商,正該好好整治。

殿下此舉,真是再對沒有了.”

見汪植這麼說,朱清便知不管汪家是不是曾經和那許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