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蘇俊的話,馬丁教授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心裡暗自驚歎:“太棒了!這個思路太妙了。雖然目前還沒辦法開展核聚變實驗,但我完全可以先進行理論計算!我怎麼之前就沒想到呢……”
與此同時,趁著眾人回味其話語、短暫停頓之際,蘇俊的腦海中,正權衡著是否要揭開原子彈這一潘多拉魔盒的神秘面紗……
蘇俊心一橫,暗自思忖:“上帝常言,當一扇門開啟時,另一扇門亦會隨之關閉。也罷!那我便開啟這扇門!”
“呃……各位,你們有沒有想過,按照這個公式,哪怕是一小塊石頭都蘊含著巨大能量,可為什麼它沒有爆炸呢?”
臺下的眾人也在瞬間意識到,對啊,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蘇俊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緩緩說道:“這是因為,這種能量乃是儲存在原子內部的能量,想要將其釋放出來,談何容易。”
“諸位不妨回顧一下,1911年,盧瑟福先生才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直至今日,我們對於原子核的研究,仍處於相對淺顯的階段。”
“然而,太陽的存在,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啟示——既然太陽能夠持續穩定地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那麼,假以時日,人類必定能夠研究出利用這種能量的發電站。”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或許也會有人出於其他目的,研究出這類極具破壞力的武器……”
蘇俊激情澎湃地發表完演說,本以為會收穫熱烈掌聲,現實卻如一盆冷水兜頭澆下。臺下眾人神色平靜,眼神裡沒有一絲波瀾,對他的發言毫無反應。
蘇俊心裡明白,沒有足夠引人入勝的“餌料”,難以釣到大魚。
於是,他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剛剛那位男同學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猜想,認為太陽燃燒的是三昧真火。而我,基於公式e=mc2 及盧瑟福先生關於原子核與太陽聚變的理論,也有一個大膽的猜想——一種具有毀天滅地威力的炸彈,也就是原子彈。”
果然,蘇俊吐出“原子彈”三個字,臺下瞬間泛起一陣輕微的嗡嗡聲,眾人交頭接耳,眼神裡滿是按捺不住的好奇,如同被一層神秘的迷霧所吸引。
蘇俊微微停頓,觀察著臺下的反應,而後繼續有條不紊地闡述:“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太陽內部進行的是氫原子聚變為氦原子的核聚變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那麼,我們不妨逆向思考,既然太陽是聚核,那在地球上,我們能否透過特殊手段,將重元素,比如鈾,進行裂變分解,使其釋放出足以引發爆炸的能量呢?”
馬丁教授只覺一臉震驚,大腦好似被重錘敲了一下,完全陷入了震驚之中。他心中反覆思忖:“蘇俊這腦袋裡到底裝的是什麼?如此天馬行空又從未有人涉足的逆向思維,他究竟是如何捕捉到的?而我,怎麼連一點這樣的苗頭都沒察覺到……”
“哎……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吶!”馬丁教授長嘆一聲,用他那為數不多、勉強知曉的中文俗語,低聲嘟囔著,言語間滿是自愧不如的無奈與感慨 。
接著蘇俊把原子彈撞擊鈾的中子,形容成美式九球檯球的母球,讓大家想象這母球擊中鈾原子時,就像在一個特製的巨大臺球桌上,開啟了一場瘋狂的、永不停歇的對撞遊戲。
當母球精準地撞擊到鈾原子這個“目標球”時,鈾原子瞬間被撞得“粉身碎骨”,釋放出更多的“子球”——中子。這些新產生的中子,就如同被母球激發的小分身,帶著巨大的能量,迫不及待地朝著周圍其他的鈾原子飛馳而去,繼續展開撞擊。
每一次撞擊,都像是檯球碰撞時的清脆聲響,引發連鎖反應。
越來越多的鈾原子被捲入這場瘋狂的對撞之中,無數的中子四處橫飛,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