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之後,日本也由“奈良時代”進入到了“平安時代”。

大化改革之後,中臣鐮足因為有功,被天皇賜姓“藤原”,從此藤原家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並長期把持朝政。

在日本,將輔佐年幼天皇的大臣稱為“攝政”,而天皇成年後,則將輔政者稱之為“關白”。

因為藤原家族長期擔任攝政和關白的職務,所以藤原家族掌權這段時期統稱為攝關政治。

藤原家族的權力的日益膨脹,開始威脅到天皇的統治地位。

於是到了白河天皇時期,他為了抵制外戚藤原氏,讓位於年僅8歲的堀河天皇而成為太上天皇,在居處建立院廳,並任命了官員。

院廳得到了受到藤原氏壓迫的官員的支援,上皇也因此擁有了和藤原氏抗衡的實力,這段時期被稱之為“院政時代”。

這段時期,出現了很多的武士集團,而其中最大的兩大武士集團為平氏和源氏。

後來,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之間爆發爭奪皇位之戰,由於這場內亂髮生於保元元年,史稱“保元之亂”。

終於,後白河天皇在平清盛和源義朝的支援下,先發制人,取得了這場內亂的勝利。

平清盛和源義朝都因此受到了獎賞,但平清盛得到的官位卻比源義朝高,這讓源義朝大為不滿,二人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地激化。

後來,源義朝趁平清盛離開京城參拜神社之機,聯合藤原信賴拘禁上皇和天皇,殺死了天皇的親信。

在外的平清盛聞訊,立刻趕回京城,擊敗源義朝,並誅殺了藤原信賴,而源義朝在逃至尾張時被手下殺死。而源義朝13歲的兒子源賴朝倖免於難,被流放於伊豆。史稱“平治之亂”。

經此一事,平氏勢力急劇膨脹,確立了霸權地位。平氏家族門下的莊園竟多達五百多處。

平氏的獨裁壓制了天皇以及貴族們,上層勢力不斷髮動反動平氏的鬥爭。除此依舊,地方上不滿平氏專權的鬥爭也在不斷雲湧。

此時,流放到伊豆的源賴朝被當地的土豪北條時政看中,成為了他的女婿。

後來,源賴朝在岳父北條時政的幫助下,起兵討伐平氏,起初慘敗。

後來兩軍再次對戰於富士川,源賴朝吸取了前面失敗的教訓,沒有輕敵,在正面擺出決戰態勢的同時,採取迂迴包抄戰術,令武田信義率軍在夜深入靜之時,包抄敵後。武田軍透過富士沼澤地時,驚動了群集在沼澤地裡的水鴨,群鴨驚恐,鳴叫亂飛,平氏軍嚇得魂飛魄散,源氏不戰而勝。

此戰以後,平清盛便一病不起,兩個月後離開了人世。

後來,平氏與源氏之間爆發了壇浦之戰,源賴朝三路大軍分別從陸地和海面同時夾擊平氏軍隊,取得了最終勝利。

消滅平氏以後,源賴朝並未接管京都政府,而是遠赴鎌倉,建立自己的勢力。後來,後鳥羽天皇的授予源賴朝“徵夷大將軍”稱號,鎌倉幕府正式成立。

自鎌倉幕府成立之後,天皇和幕府之間的鬥爭一刻也沒有停歇過。

後來,各地豪族在後醍醐天皇的號召下,紛紛開始倒幕,鎌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去平亂,足利高氏早已不滿北條氏專制政權,途中倒戈。最終,上野豪族新田義貞攻佔鎌倉,鎌倉幕府倒閉。

足利高氏,因叛亂有功,受天皇賜名,改名為“足利尊”氏,因為沒有被冊封為將軍,“足利尊”氏心有怨憤,打算伺機而動。

後來,足利尊氏佔領京都,軟禁了後醍醐天皇,並擁持明院統豐仁親王為光明天皇。後來,光明天皇任命足利尊氏為“徵夷大將軍”在京都建立足利幕府,史稱“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成立之後,全國局勢長期動盪不安,各地農民起義頻發。一部分流民為了逃